于滨:做可信人 圆大众梦
发表时间:2013-08-20    来源:中国文明网

  于滨是中关村软件协会会长,在他的理念中,坚守诚信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承诺。在他的努力下,如今的中关村科技园有了自己的可信公约,保障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关于诚信,于滨说就是真诚可信,而且要说到做到。有一年,黑龙江省教育厅请他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于滨承诺免费帮助100名贫困大学生来中关村就业。之后他应邀来到哈尔滨各大学宣讲,走进一家大学门口时,不小心右脚脚筋被移动铁门侧面的一段翘起的细铁片挂断了。同事想拉于滨去医院,可是他却摇摇头:“学生们在等我宣讲呢!” 于滨想坚持宣讲,又朝教学楼走了几步,地面留下一条血迹,他感到脚已经不听使唤,一阵剧痛让他栽倒在地。随后,于滨被送到医院紧急手术,看着被打上石膏的右腿,忍着阵阵疼痛,他的心中依然惦记着那100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于是,病床成了于滨的办公室,来看他的朋友劝他:“你都受伤了,学生的事就放一放吧。”于滨却认为,这是他的承诺,一定要说到做到。在于滨的协调下,协会同事和会员企业通力合作,终于兑现了这份承诺。

  三年前,发生在中关村管委会的一件事,让于滨对诚信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他开始着手制定《可信中关村公约》,让企业和员工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

  于滨说,那天,有位从美国归来的企业家,一进协会的门就先哭了。堂堂的海归老板为什么泪点这么低?原来,不久前他招收了一名员工,是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这位高材生是主动来应聘的,信誓旦旦地要“为企业大干一场”,还主动交了5万元的保证金,以示决心和诚意。海归老板被感动了,庆幸自己得了个“金宝贝”,很快就与他签订了3年劳动合同,并且专门争取了一个进京指标,帮他办理了进京户口,同时砸了4万元钱送他参加专业培训,让他接手了企业的核心技术,把最重要的岗位交给了他。可以说,海归老板对这位“难得的人才”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研究生在办好户口的第二周,就向企业提出了辞职,原因很简单,他想跳槽去另一个挣钱更多的公司,还“忘恩负义”地到法院起诉了公司,要求归还5万元保证金。 费尽周折争取到的进京指标付诸东流,数万元的培训费打了水漂,更糟糕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也随之流失。这位海归老总的心碎了。“中关村还有诚信吗?!”一气之下他忿然选择了离开。

  这位海归老板的遭遇让于滨感触颇深,同时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中关村这个被称作中国“硅谷”的高科技产业中心,这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标志性影响的 “国家级”人才特区,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吗?

  于滨说,由于诚信缺失,每年中关村大约有50%的员工拿到户口就走人,有个高管,甚至一次就给企业造成了6000万元的损失;由于诚信缺失,中关村软件行业的6千多家企业本来每年可以接收6万多名大学生培养就业,现在谁都不敢花钱培养了;由于诚信缺失,增加了信任成本,企业家们见一次面就能谈成的合作,不得不见八次、十次、或者更多才能办成。

  于是,于滨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冲动,那就是要创立一个诚信机制,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改善中关村创业环境,用诚信机制托起中关村人的梦想!

  就这样,于滨带人先后走访了350多家企业,有时一天就要走访七八家。虽然说到诚信的重要大家都认为是“迫在眉睫”,但说到解决,许多企业家就没了信心,有人甚至劝他说:“会长呀,这事政府都没什么好招儿,您就别费劲了,解决不了。”

  但是于滨没有放弃,在走访的同时,他还调研了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社会诚信机制,并请教了十多名律师,同时还购买、阅读了100多本法律书籍。在苦苦的思考和寻找中,于滨终于找到了答案,他决定创立“可信中关村公约”,让这个公约成为大家共同信守的行为规范。但是这个方案由谁来编写,成了棘手的难题。于滨并没有气馁,他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昼夜编写方案,几乎天天熬夜。起初妻子还挺支持他的工作,但时间一长,尤其看到于滨一天只睡两三个钟头,妻子就开始唠叨起来。为了不影响思路,于滨干脆住在了单位。

  一个月的时间,于滨终于完成了《可信中关村公约》第一版。《可信中关村公约》设立了2个可担责任的诚信机制,第一个诚信机制是违约处罚,比如员工失信要承担5万元违约金。第二个诚信机制是行业黑名单,一旦上了黑名单,就会受到行业的联合抵制。《可信中关村公约》既引导了员工诚信从业,也使企业敢于花钱培养人才,所以得到了企业和员工两方面的认可,并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升级。

  如今,可信公约已经升级到第19版了。它的出台,保障了公司和员工双方的利益。有一家著名企业,员工有900人,每年有20个进京户口指标,施行可信公约之前,要流失一半;施行可信公约之后,连续三年没有人离开。

  还有一家公司,刚刚成立两年,缺少流动资金。于滨和同事们知道后,立即核实情况,主动为他办理了“可信企业家证”,帮他拿到了150万元信用贷款。

  “失信共输,诚信共赢。"”于滨说,如今的中关村人已经深刻认识到,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名片,是立足市场的基石,也是人一生的身份证。(供稿:中国文明网联盟北京)

“民无信不立”。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凡夫俗子,诚信都是立身之本,个人如此,企业如此,国家亦如此。于滨深刻意识到失信的重要性,于是建立了《诚信公约》,不仅是约束个人,更是为社会创造了“可信”环境,为打造“可信中国”奠定了基础。正如他所说:“诚实守信是公众对社会环境的期待和梦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诚信之人,我们的社会也必将成为诚信社会,我们的梦想才会通向无限美好的明天。”于滨以共产党员的强烈使命感,以企业家的开拓精神,以大学教师的博爱胸襟,以社会活动家的广阔视野,在中关村的热土上谱写了一曲奉献和创新的时代乐章。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2.jpg
于滨,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2012年9月当选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身边好人,曾荣获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中关村十大科技雷锋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