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安:诚信经营不吃亏
发表时间:2013-08-09    来源:中国文明网

  刘洪安最初为了省油,他也把炸油条的油底留在第二天再使用。后来,小刘通过媒体了解到,食用油反复加温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于是在2012年初,他便使用一级大豆色拉油炸油条,而且每天一换。刘洪安称,自此他卖上了“良心油条”。

  “这几天我特别忙,每天三四点钟起来经营生意,还要接待记者采访和慕名而来的顾客,媒体称我为‘良心油条哥’,人们还以为我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实际上我觉得自己是以平常之心,做的平常之事而已。”

  今年32岁的刘洪安,从保定市财贸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后,自考了大专文凭。曾经从事过物资、汽运等工作,后来患上了严重腰部风湿。2010年病好些后,他和爱人崔红艳接手了这家位于保定市银杏路南侧的早餐点,和家人一起经营。

  “我原来身体不好,所以尤其懂得健康的重要。平常吃东西我就特别注意防止病从口入。钱重要,健康更重要。我这样想,对顾客也这样想。现在人们的生活讲究健康、幸福、美满,身体不好就什么也谈不上了。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如果让顾客花钱吃我的东西吃出毛病来,我心里十分不安。所以要推己及人,问心无愧,让顾客吃的食品一定要安全可靠。”

  “做吃的东西,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对得起社会。眼下有些人经营黑心食品,自己做的东西自己和家人都不敢吃,到别的摊上去吃,对此我很是不理解。我们全家都吃这里的食品。”当着我们的面,他拿着自己炸的油条大快朵颐,一副幸福自信的神情。

  虽然已经在保定市区打拼多年,但这位出生于太行山区唐县西大洋水库边上的小伙子身上仍然有着一股山里人的憨厚、直率、热情和豪爽。

  “咱做的是买卖,顾客花钱买的是安全、营养和健康。人不能昧着良心,图眼前小利,如果让顾客吃出毛病来,那咱和图财害命还有什么区别?原来我也曾经重复用油,虽然也知道隔夜重炸的油不好,但不知道危害多大。今年春节期间,我在电视上看到协和医院的医生讲反复用油的害处,并且医生说最上面一层油还可以用。这法太好了,不浪费,还安全,我就率先这么做了。”

  “媒体称我为‘良心油条哥’,其实我没那么高尚。这样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做,就看他愿不愿意做。说到良心,我认为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能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否则内心会愧疚。我干厨师餐饮12年了,对食品安全十分关注,什么工业明胶、黑心烤鸭等都令我十分痛心,觉得要杜绝食品对顾客的伤害,就必须采取行动,从我做起。”

  “所以,今年春节过后,我就在早餐点的蓝色招牌上打出了‘关注健康、做良心早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的牌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油是新油,在临近油锅的窗户上还粘贴了一张明白纸,告诉人们用肉眼辨认油质的方法:‘地沟油黏性大,有异味、加温后变色;复炸油颜色深、黏性大、含有杂质’。我还在油锅边上放了一把‘验油勺’,供顾客随时检验油质。”

  “刚开始这样做,我心里也有些忐忑不安,担心有人说我这是炒作,是羊群里面出骆驼,标新立异,沽名钓誉。但实际上我这样做是为了体现货真价实,明码标价,同时也是为了体现诚信经营,主动接受监督。这窗户上贴的两张‘告示’,一张是大字号的‘油条5元/斤’;一张是‘郑重承诺’:本店油条用油是一级大豆色拉油,从保定植物油公司批量购买。保证油条用油每天都是新油,不含一滴复炸油,请所有的顾客审查监督。”

  “我每天倒掉三四斤左右的油,20来块钱,每月损失四五百。早晨的油也不是全倒掉,用炸完油条的表层油炸花椒油、拌凉菜,底层油全倒掉。”

  “天天使用新油,成本增加了,但我是明人不做暗事,光明正大诚信经营,明码标价,价格也相应提高,别人卖4块,4块5一斤,我卖5块一斤。我觉得大家吃着放心,不会在乎贵这一点点。价格提高了一点,但买的人多啊,多的时候都有三四十人排队。为了照顾顾客,今天我贴上了告示‘限量供应每人每次两斤’,没办法呀。”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骑了两三公里自行车,从保定市发改委宿舍特意赶来的赵喜旺老人,排队等了近一个小时才吃上了这里的油条。除了附近的居民外,来这里吃油条的顾客有大约三分之一是慕名而来。30来岁的贾女士带着孩子坐车十几分钟赶来,就是为了吃这里的油条,每周来两三次。年过半百的刘大妈看到排队的人太多,有点憷头,想到别处去吃,可三岁的孙子死活不去,刘大妈拗不过孙子,只好排队耐心等待。就餐的人当中,还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吃得津津有味,走时又买了两袋带上。

  “虽然成本增加了,价格也随之上涨了,可来吃早餐的人却不减反增,盈利还比原来多了四分之一,今天就又多收入100多元。”刘洪安说。

  谈到今后的打算,他说:“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保定的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对我的做法给予了关注,主动联系了专门回收利用废油的企业和我合作。这不,张怀刚厂长一大早就慕名而来,无偿提供了两个不锈钢大桶,一个放垃圾,一个回收残油用来加工油漆和肥皂。今后我的摊点会更加环保和生态了。我正在联系电力部门增容,加大油条供应量,争取让更多的顾客吃上‘良心油条’。”(供稿:中国文明网河北站)

没有炒作,没有创新,没有秘方,只有良心,只有诚信,只有责任。“油条哥”用最简单、最淳朴的方式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油条摊中“炸”出了“良心油条”,炸出了食品安全的本原……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8.jpg
刘洪安,男,生于1980年,长于唐县农村。刘洪安在炸油条的时候,每天坚持用新油,不用一滴复炸油。为了让顾客监督,他还挂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的标语,并贴出验证方法,提供“验油勺”,谁有疑问,可随时验证。人们对刘洪安的做法大加赞赏,昵称其为“油条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