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视点]网友评析志愿服务:满腔爱心需要制度“梳理”
发表时间:2013-12-25   来源:中国文明网综合

  导语在近期召开的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上,刘奇葆强调要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明确了我国志愿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制度化建设亦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他们或剖析问题挑挑刺,或评议典型鼓鼓劲,或深入思考提建议,本文在此摘取一二,供大家评议。

 

    ·盲目扎堆

    重阳节到了,敬老院里志愿者人满为患;儿童节到了,特教学校里志愿者人满为患;中秋节到了,新市民子女学校志愿者人满为患……近年来,这种“扎堆过节式”的献爱心行为让受助者不胜其扰的报道屡见不鲜,虽然其中大多数志愿者只是“巧借东风”,但也不乏一些缺乏爱心甚至“别有用心”的志愿者,不顾受助者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志愿”。 >>

    ·跟风作秀

    就我们生活的小县城来说,偶尔能看到诸如大学生支教的志愿者服务,对于常态化的志愿者却是凤毛麟角,有些有意识加入到志愿者队伍的人苦于找不到组织,甚至志愿服务只是停留在节庆找一些年轻人穿上志愿服务的服装配上绶带扣上帽子,到广场发传单摆展牌的形式而已。>>

    ·随意无序

    有一些志愿者可能是凭着一时热情去奉献爱心,到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发现很难坚持于是选择了退缩,没有任何的约束与管理。由于志愿服务在本质上是利益的让渡,不见得所有人心里都是自愿,或是受集体裹挟,或是碍于上级号召,因而难免会有一些走过场,“三分钟热度”,如此服务少则引起被服务对象的反感,往大里讲就是在浪费志愿服务资源。>>

    可见,志愿服务工作确实存在很多不足,网友“挑刺”指出了志愿服务在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志愿服务才能健康发展,而解决之道,唯有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菜单式”志愿服务让爱心有的放矢

    志愿服务不应流于形式的表达,不应将服务的种类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应只是施予帮助者的单方面的表达;而应该赋予其实际的内涵,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应该让受予者发声,听到来自需要帮助的人群最真实的心声。泰安市开展的“菜单式”志愿服务给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记“敲门砖”。通过量身定制志愿服务项目,将志愿者的工作特点和专业特长登记在册建立专门的人才资源库,真正做到了让志愿服务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急人之所急,满足百姓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

   ·“12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体系化管理显成效

    在山东烟台,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开始了体系化管理,不仅建立了志愿服务项目的筛选、对接机制,推进了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工作,增强了志愿服务的即时性、针对性、实效性,而且还完善了招募机制,为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提供保障,全市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步入制度化的规范轨道,极具推广价值。 >>

   ·“合作伙伴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化社会化的有益探索

    “学雷锋志愿服务合作伙伴计划”随着政府角色的转变应运而生,这是一种由政府主导型志愿服务模式向项目化推进、社会化运作、常态化开展、专业化服务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转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加大项目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大志愿服务伙伴计划的社会影响力。 >>

    有问题我们纠正,有好的做法也要大力推广。 >>点击查看更多做法

·“民有所需 我有所帮”

    社会的需求,是我们志愿服务存在的理由。志愿服务也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节拍,紧扣社会需求的主题,将最好的服务,最到位奉献延伸到最需要的节点。将志愿服务和政府关怀紧密结合起来,将服务的好钢用在最需要服务的刀刃上。采取综合包户、结对帮扶、亲情陪伴等多种形式,真正做到让空巢老人身边有儿女般的关怀,让农民工身边有朋友般的关照,让留守儿童身边有父母般的关心,让残病弱势群体身边有亲人般的体贴。  >>

    ·付出爱心需要“量力而行”

     志愿者要坚定信念,端正意识,做好爱心不是商业牌,爱心播撒需要坚持和艰苦的思想打算;另一方面,相关单位在招募志愿者时,要做好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介绍,让爱心人士认识到志愿服务也需要制度化,不能太随意。并且做好科普宣传普及工作,让公民去正确、客观的去了解某些志愿服务是没有伤害的,这样献血、捐髓志愿者等一次性服务、反悔行为才会减少。 >>

    ·谈钱不俗:志愿服务需要财力支撑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需要付出时间精力,还要为志愿服务成本掏钱买单,还要让这样的活动常态化开展下去,显示是说不过去的,也是不可取的。让那些些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热心人士偶尔承担一部分费用,我想这是可行的,但是不能长期依赖于这支力量。在国外一些地方做公益性的志愿服务,也有开展得很好的,他们的基本经费保障大部分是由政府来承担,同时积极寻求大型企业或慈善机构的资助,这些好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去借鉴。 >> 

    ·志愿者也需要鼓励 
    我们提倡志愿者无偿为社会服务,反对志愿者在志愿工作之外冀求更多的额外回馈,但我们应该赞许社会机构和责任媒体,主动为志愿者们带去一些“微福利”,而福利的来源是志愿者们所服务的“社会”。 这种来自大社会体内的良性循环,是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一个创新和成功探索,也是对善行的反哺,理应该广而推之。 >>

    网友说到的细节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核心要义只有一个:爱心也需要规范。

    从“学雷锋”到“讲文明树新风”,经过30年的发展,志愿服务也已成为中国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志愿服务制度化已是大势所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人关注,挑挑刺鼓鼓劲。

    最后不妨预想下制度化的理想状态:你帮我我帮你,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责任编辑:项 丽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