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视点第65期:“小孝子”能否激活“大孝道”?言传不如身教
发表时间:2011-11-02   来源:中国文明网

新闻背景

    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启动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近期,北大自主招生规定不孝子不得推荐、留学生机场刺母、公务员殴打父母、16岁博士逼父母买房……“孝”一时间成了社会关注的话题,也唤起我们对于孝行的思考:孝道该如何培育?

    “孝子工程”最大的现实意义不是培养出多少名的“标准孝子”,而是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向广大青少年灌输孝的意识,培养他们孝亲敬老的思想美德,带动更多人的有孝心,有孝行,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孝为美的社会氛围。

    “孝子工程”确实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不能轻易否定“孝子工程”的意义。尤其是在当今思想文化多元的时代,孝道被许多年轻人忽视,重提孝道弘扬孝德,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苑广阔《不要轻易否定“孝子工程”的意义

 

    所谓“孝子培养工程”,其实并非把孩子们集中起来搞个“培训班”,而是采取了“孝心培养适龄化,孝行养成生活化,过程家庭参与化”,以及“百日培养,三年跟踪,长期帮助”的培养模式。

    有了家庭的参与,寓教于生活之中,应该说孝子培养计划更多立足于常识。对于“孝子培养工程”也不必一棍子打死,可以容忍形形色色的早教,对于道德与人格培养的注重与强化,不妨给予包容。

——武洁《重拾“孝心”缺的不只是“培训”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孝道教育不是一个可以脱离社会整体环境而独立实现的动态进程书斋里出不了孝子,培训班也很难成为孝道文化的沃土。与其在这些方面付出,不如做长期的人情投资。在日常生活中,在处理婆媳矛盾和对待父母的问题上给孩子树立亲孝尽孝的榜样。毕竟,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汤嘉琛《培养孝子 言传不如身教

 

    好品德不是一两天养成的,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老师也要多灌输这方面的道理。学英语需要语境,造就孩子的好品德也需要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氛围。包括孝敬父母在内的道德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

 ——《孝敬父母成“硬杠杠” 必须的!

 

    对于孝要大力弘扬,也可以倡导表彰,更可以为弘扬孝道创造适宜的环境,却很难通过某种方法精准“定向培养”。可以理解一些人对孝道弱化的焦虑,以及实现完美道德的良好愿望,但伦理道德不是凌空虚蹈的高调,而是需要通过社会建设、制度完善培育良好道德成长的土壤。

——丁永勋《“量产”孝子如何才是可能的

 

    对当下社会而言,孝道的培养须考虑如何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倡导这些品质的良好氛围。成人是孩子的样,更该想想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榜样,他们又需要什么样的榜样?否则,我们即使给4至6岁的孩子筑起一个充满孝心的绚丽泡泡,它也会在缺乏孝道的现实环境里被击得粉碎。

——《培养孝子重点不应在4至6岁的孩子

 

    培养真正的孝子,要多一些行胜于言的道德激励,少一些浮夸炫耀的形象工程,在社会福利等方面更关爱老人,发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宣传那些真心尽孝的道德楷模……如此,随着社会道德风气转变,青少年耳濡目染会激发孝心。

——周正《孝子岂能靠“工程”培养

点击查看更多感人故事

编辑点评:
    百善孝为先,中国自古就有尊崇孝道的文化传统。培养孝心本来是很好的事,也是必要的事。无论是支持还是质疑诸如孝子工程、北大关于不孝子不得推荐的限制等新闻事件,但是我们也看到社会对孝行的重视和渴望。学英语需要语境,培育孝心也需要优质的道德土壤。当然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制度支撑必不可少,但是培养小孝子得先要有大孝子,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不如身教,要从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给孩子树立孝老爱亲的好榜样。(梁艳红)

 

责任编辑:刘琼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