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星星要怎样才能发光
李惠男

   地球上的星星,也许有人听过这种说法,但更多的人可能不了解。它指的是具有某种特殊症状、与同龄人行为表现不同的孩子,其中大多数最终表现为自闭症。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类儿童虽然在常人眼里看来十分怪异、无法理解,但是他们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高的天赋。正如太空里的星星,虽然和地球不一样,但是也闪耀着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导演阿米尔·汗拍摄的一部电影。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伊夏因为在学业上无法取得进步,被家长、老师和同学不理解、不包容,转到寄宿制学校后变得更加封闭。这时候,学校新来的美术代课老师尼克发现,伊夏的根本问题不是不努力,而是天生的阅读障碍,与此同时伊夏身上有突出的绘画天赋。经过尼克的引导和帮助,伊夏逐渐克服了阅读障碍,绘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无论是伊夏的父母,还是学校的其他老师,也认识到了原先各自身上的偏见,开始接受和爱护伊夏。

  这部电影和导演的其他几部作品,如《三傻大闹宝莱坞》《偶滴个神啊》一样精彩。看完这部反思意味十足的走心之作,很多人都在感慨,我咋就没有碰上尼克这样的好老师啊。

  “知音难觅,伯乐难求”这是很多人的切身感受。虽然世上并无几人如伯牙一样善琴,如千里马一样善奔,但每个人是独特的,在内心深处都有被理解的需求。当每个人渴求“识星星的尼克”时,他们其实是在说,没有人理解我的愁闷,没有人欣赏我的才华。这种感受,成人会有,能识别能排解;孩子也会有,可能不自知而不得发。

  小学时,语文老师要求每日一记。有一天,我实在记无可记,绞尽脑汁之后,决定续写西游记。今天看来,自己好大的胆子,真不知道当时能编几天下去。第一天,日记本发下来,老师大红笔留了一个“阅”字。这和平日点评式的批语大不一样。第二天,仍然一个“阅”字。等到第三天,不等我再见到“阅”字,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看在我平时品学兼优的份上,老师没有批评我,比较和蔼地说:“以后还是好好记日记吧,别写这些想象的东西。小孩子哪能写出神话,是吧?”也许自己写得是很差,也许老师真的为我好。反正很听话的我没有继续。如今想来,写下去我也不一定会有什么成就,但毕竟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当初的语文老师将一个魔幻作家扼杀在了文学的摇篮里。

  剧中,伊夏的人生到了非尼克不能挽救的地步,这或许是一种幸运。现实中更多的人则处在这样一种境遇中:不知不觉中湮灭生命中最灵性的部分,按照社会的需求钝感地生存着。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在《洗儿诗》中的这种态度让一般家长看了以后不敢苟同,哪有人希望自己孩子又蠢又傻的。实际上,换个角度看,苏东坡气愤和讥讽之余,也是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潮流:干事人、明白人被打压,糊涂人、附庸者加官进爵。

  及至快速现代化的社会,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家长说,谁不愿当慈父祥母?老师说,谁不愿因才施教?教育制度:现阶段,我已经做到了最好!美国学者詹姆斯·C.斯科特分析,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现代化进程需要在各个方面推行简单、明确、便利的统一标准,需要不断推广标准语言的使用,需要建立畅通的全国性的公路、铁路、航空网络,需要大量的拥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人才,需要各个地方按照同一个日程表行动以方便协调,需要按照某种指标生产产品以确保能够进入下一个环节……在这样的社会思潮和节奏中,教育也难以独善其身。

  最近,一则文章《吴军:为女儿遍访英美名校,发现好学校只教一件事》火遍朋友圈。文中讲,吴军通过对英美高校的走访,发现西方的教育理念认识到人生是场马拉松,教育必须为人的一生做准备。因此,学校的根本任务只有一件事:引出潜藏在孩子内心的智能。

  在电影中,尼克对孩子们讲,爱因斯坦、达芬奇、毕加索、华特·迪斯尼、阿加莎·克里斯蒂娜等大科学家、大艺术家、大文学家都曾患有阅读障碍,但并没有阻碍他们获得成功。他鼓励孩子们、特别是伊夏,与众不同往往暗示着天赋异禀,与其羞愧,不如努力。

  当今社会往往期盼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但是,我们在热切之余应该有一份冷静:我们更需要的是许许多多“识星星的尼克”,以及一个“识星星的社会”。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念杨绛:唯愿喜爱胜“刷屏”
  2. 党员老爹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3. 傅雷最后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