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鱼事 鉴官品
曾鑫

    东汉时期,羊续任南阳太守,某日,属下送来一条白河鲤鱼,几番推辞不过,羊续便命人将此“礼鱼”挂在了堂外内宅门的大梁之上,经过风吹日晒,竟成了鱼干。此事传开后,南阳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这就是“羊续悬鱼”的典故。

  近日,随着央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的热播,“羊续悬鱼”等廉政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郡父母官,羊续悬鱼拒贿,巧妙刹住了送礼之风,给后人树立了榜样,乃至后来清代五任南阳知府的顾嘉蘅就在南阳府衙内宅门上悬挂了一条木鱼,以羊续为楷模提醒自己做到不贪、不腐,为官清正廉明。

  时间来到1963年,同样一个与鱼有关的故事。是焦裕禄到兰考工作后,非常关心城关渔场的渔业工作,一次渔场领导为让身患肝病的焦裕禄补补身体,送来了十多条活鱼,焦裕禄回家后对嚷着要吃鱼的孩子进行教育,并让儿子把一桶活鱼送回了渔场。

  两则与鱼相关的故事,说的都是官员与送礼之事。

  中国是礼仪之邦,送礼之风,古来有之,然一旦变味,则“毁”人不倦。“受人者畏人”,更何况“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修身之要,在防微杜渐,如果抵挡不住最初的微小诱惑,则终有一日,难免酿成大错,最终,毁了自己,贻害家国百姓。

  这一点,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嗜鱼拒鱼”的故事有着精彩的论述。公仪休喜欢吃鱼,鲁国人都争着买鱼送给他,他却从来不接受。弟子不解,问何故,公仪休说:“就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能接受。吃了别人的鱼,就必定有不敢责求别人的地方,有不敢责人的地方,就将违法曲断;违了法,就要被免去宰相,免去了宰相,那我虽然喜欢吃鱼,也没有能力买鱼吃了。

  公仪休的“嗜鱼拒鱼”论,尽管是从个人的角度考虑,但却不失为一种可贵的心理防御。这表明,作为一国宰相,公仪休对受礼贪腐心存戒惧,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然而,现实中很多官员往往就是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没有把住心中那条“欲望的鱼”,从而走向了以权谋私的毁灭之道。这些官员,有的是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利,有的则是为了满足家人朋友抑或政治朋党的利益,从而走向腐败道路。因此,为官者要做到自觉抗拒诱惑,不仅要管好自己,更要看住身边的人。从近年来查处的官员贪腐案件来看,很多官员腐败中都有家属共同参与,家属违规收礼经商屡见不鲜,这与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念和家庭风气息息相关。

  《世说新语》记载了一载“陶母斥子”的故事,说的是晋朝人陶侃年轻时做监管鱼梁的小吏,曾经送去一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腌鱼封好交给来人带回,并回信责备陶侃说:“你做官吏,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不只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

  一条鱼虽小,但却事关律法节操,陶母不为利所动,退鱼斥子,展现了一位母亲高尚的道德抉择,应为当世贪腐者及纵容贪腐的家属所汗颜。

  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事物只有肌体健康才能抵制外部的侵蚀,同样,官员只有坚固筑牢思想防线,才能不为利益所诱惑。从春秋时期“公仪休嗜鱼拒鱼”到东汉“羊续悬鱼拒贿”,从“晋陶母斥子”到“焦裕禄退鱼”,一条鱼的故事穿越了十几个世纪,到今天仍在警示和教育着世人,凭的就是其传扬了一股为官从政的正气清风,悬起了一个响当当的清廉美名。

  因此,说鱼事,鉴官品,为官从政者,切要守住心中那条“欲望的鱼”。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大国工匠"的成功学:摒弃成功执念
  2. 老兵日记:乱世少年 九死一生
  3. 传统文化之我见 | 三叹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