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手记 | 状元争夺战的背后
曾鑫

    “将军破贼自草檄,论诗说剑俱第一。”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第一,永远都保持着一种迷恋和追捧。这种追捧,既可以因其励志而成全人,也会因为盲崇而毁灭人;既可以因其卓越而造就一个时代;也会因其功利而毁灭一个时代。近日,发生在清华北大之间的一场状元争夺战,在引发人们议论焦点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当前“状元热”背后的教育价值观问题。

  人们对于状元的争夺,一方面是其资源稀有性的必然,而另一方面,则又来自于人们对于“第一”的与生俱来的趋向性。在众多的同质化的竞争中,为了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略胜一筹,人们往往不自觉的要分个高下,高等教育有大学排行榜;高中教育有清华北大录取率,一本上线率,排行榜之下,不仅事关面子,更是关系到声誉、资源、经费、人才流动乃至个人政绩等关键环节,因此,即使是再应该淡定的清华北大也难免出现争红了脸,辱没了斯文的情况。可是,放到当前中国教育综合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中,区区每省两个的高考状元之于高校发展就真的如此重要吗?清华北大录取率又是否真正能够说明一所中学的办学质量?说到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是教育的社会评价出了问题。

  在最近亲身参与的一场招生宣传活动中,听到了一位中学校长关于当前高中教育的一番感叹:“……从学生到家长,从政府到社会,尽管素质教育的大旗一直高举,但每到高考分数下来,人们衡量优秀高中的标准,往往就这么一条,就看你这个学校考了几个清华北大?在这种导向下,高中为了迎合人们的价值判断,往往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培养有潜力考入清华北大的“尖子生”,一来可以迅速出成效,二来可以打出高考名气,如此“速生”环境下出来的学生,如何扛得起素质教育的大旗?高考改革无论怎么改,如果社会的这种评价模式和价值判断不改,则难以彻底见到成效”。

  校长的话虽然直接,但却道出了基层现实,道出了社会心态,道出了病症所在。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价值观,任其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培养质量,影响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影响社会进步。试想,在整个社会都在追逐状元,追逐排名的环境下,有几人能够淡定得住,潜下心来扎扎实实把教育当成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事业来做?教育价值观的浮躁,将直接导致学生的浮躁,社会的功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向着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迈进的当下中国,教育之所以为本,不仅是因为其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而更重要的则是教育所蕴含的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需要积累,需要熏陶,更需要教育者的责任和担当来浇灌。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迈入内涵式发展,高校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的发展不再是规模化的跨越,而重在内涵的提升,教育改革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此情此境下,状元的争夺,排行榜的角逐,实则是错误的教育政绩观、价值观在作怪。教育不是工业生产,不是招商引资,教育的评价不是一两个分数高的尖子生能够衡量,也不是排行所能简单体现。当下“不以GDP论英雄”已经成为四个全面格局下的发展共识,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教育的百年大计中,如果人人都能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教育价值观,处处以人民的需要,时代的呼唤为谋事干事的准绳,树立“久久为功”之念,则教育之宏图大业必日渐昌盛。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大国工匠"的成功学:摒弃成功执念
  2. 老兵日记:乱世少年 九死一生
  3. 传统文化之我见 | 三叹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