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寻记忆年味儿 过幸福创意年
发表时间:2021-02-09来源:合肥文明网

  2021春节将至,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合肥文明网结合合肥市倡导的移风易俗和居家过年的倡议,开展#我家的幸福年味#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邀请广大网友寻年味、晒年物、说年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网友留言。来源:合肥文明网微博截图

  记忆深处 年味浓

  过年的节奏从腊月初八开始,到了小年,净灶膛、买年货、炸圆子、写对联……年味儿在家家户户的忙碌中越来越浓。无论居家,还是在外,每到这个时刻,脑海里便一遍遍浮现着这些过年的习俗,那代表着家的温暖,代表着中国人延续千百年关于春节的印记。

  记忆中的过年场景。来源:合肥文明网

  @上官小青子:每年三十,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说说笑笑,我的奶奶还习惯挑一两颗饺子放上硬币,希望吃到的人可以有一整年的好运,一颗颗饱满的饺子承载了浓浓的年味,和全家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网友留言。来源:合肥文明网微博截图

  @彩旗:老家的年味还是十足的,年货、年夜饭、守岁、拜大年。这些都是小时候的记忆,现在也一样,也许这就是像过年的原因!

  @惊叹号:又是一年春节将至,春节庙会到处都是吹糖人、糖画,糖葫芦,大家吃吃喝喝好开心,不仅能促进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能凸显人文与和谐新风。

  @上官小青子:记忆中庐州府城隍庙有腰鼓、肘歌、旱船等热闹的传统民俗表演,过年跟着家人看热闹的我,最眼馋的就是演员边跳边送的一些小灯笼、中国结等寓意新年美好寓意的小礼物。

  新年特色吃食和新春文化庙会。来源:合肥文明网

  @李军燕2013:我们老家在小年那天会用米粉或糯米粉做成饼,用豆干、肉、蔬菜或咸菜等为馅,再用素油煎出送灶粑粑,很想吃家人做的送灶粑粑,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家人早日团圆!

  就地过年 新年味

  辞旧迎新一年又一年,2021年的春节,注定是特别的。家乡和团圆,变成大多数人心中的守望和牵挂。虽然“就地过年”让很多身处异乡的人们不得不暂时停下归家的脚步,但健康过年才是真正的幸福。且看合肥这些人创意玩转新年。

  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制作创意“年味”装饰。来源:合肥文明网

  @林诚婧祎:放假在家,孩子们用自己的巧手在红色的纸上,写了不同字体工整的创意“福”字,兴高采烈地装扮新年。

  @大牛小牛:妈妈说今天就在合肥过年,但是我可以用视频给外公外婆拜年,还给我买了五颜六色的“鞭炮”挂在墙上呢,真好看!

 

  过年必备炸圆子。来源:合肥文明网

  @圆圆圆:按照奶奶视频详细的实时指导,“自力更生”制作过年家里必备的一道菜,今天是贤惠的圆子小姐呀。

  新年菜单。来源:合肥文明网

  @翀翀娘亲:其实过任何节日都是个形式,在于节日能给我们一种仪式感,不管这个形式演变成什么样,团聚、陪伴才是它真正的意义,祝大家新年快乐!

  @ZY:春节给了在外漂泊的家人朋友一个团聚的契机,每年过年我们都会返回家乡跟爷爷奶奶一起庆祝新年。今年可能会阻碍到家人团聚,但是大家更加关心彼此身体健康,距离远了,大家的心更近了。

  @明明:爸妈从家里寄来了好多自制年货,我们也提前把新年礼物寄回了老家。冷清的春运场景才让人安心,就地过年,今年这种别样过年,我们也可以过出新的年俗、新的年味儿。

  文化过年 正当时

  鼠年送旧千家乐,金牛迎新万户欢。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福字贴起来,送春联,剪窗花,逛庙会,特色年俗活动,庐州大地一派欢乐祥和的佳节气氛,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移风易俗过新年文化年货进万家。来源:合肥文明网

  @用户755:快过年啦!今年你写对联了吗?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手写对联增添年味的说法,将自制的对联用浆糊贴在门上,一年的晦气都可以阻挡哦!

  合肥各地开展各类特色民俗活动。来源:合肥文明网

  @原来如此:新年到,小朋友期待的日子,过新年,穿新衣,还有压岁钱,童年是最快乐的。

  @包小文:“村晚”来了,人气热了,文化活了,乡村也“富”了。每年的乡村春晚营造出新时代的农村文化氛围,让人期待。

  @清风明月:每逢过春节,总是自然想起了王安石的著名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寥寥数字便写出了过年喜庆热闹的年味。

  @时事评论员:社会在发展,文明在延伸,让新年简约一点,文化一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能为老百姓创造节日的精神福祉,更让过年少一些物质的诱惑,多一些文化的滋养,使年味更显人文之美。

  

  不一样的时代有着不一样的年味。改变的总是过年的方式,不变的是我们心中过年的温情。唠家常、过新年,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文明风尚、共享幸福年味。

责任编辑:魏俊杰 张慧磊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