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的创新
发表时间:2014-08-04   来源:北京日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按照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委要求,中共北京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月8日发出通知面向全市开展论文征集。目前,征文活动已如期完成。根据评审要求,办公室组织专家从征集到的未刊论文中评选出20篇论文摘发,以飨读者。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矛盾问题,从工作作风入手,建章立制,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的重要活动。从根本上说,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解 决好新形势下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通过确立符合新时期实际的社会行为方式和党群关系模式,增进相互信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更加顺利地实施执政方略。

  第一,根据社会阶层分化实际,建立群众利益整合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群众”结构内部的阶层分化日趋明显,由原来相对单一的阶层分化为按国有、集体、私营、个体等经济组织性质区分的不同阶层,而且在各自阶层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群众”已经分属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阶层。在这个过程中,以前相对单一的利益主体演化为多种利益主体,改革与社会转型中的利益格局调整必然与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发生碰撞。

  因此,建立新的群众工作机制首先需要解决好利益整合这个最大和最基本的“社会存在”问题,通过整合促进利益合理分配,作为社会意识的党群“关系”才会获得稳定的基础。在实践中要建立平等参加利益创造的机制,公平参与利益分配的机制,公正获得利益保障的机制,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机制,合理调处利益矛盾的机制。通过思想观念的调整和实践工作的推进,整合各种利益关系,规范利益分配秩序,为促进党群关系和谐打下基础。

  第二,结合社会需求变化趋势,建立群众心理整合机制。从总体看,新时期群众的需求不再仅限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层次,而是提升到秩序需要、归属需要、享受需要、自尊需要乃至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层次。这些社会心理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群众整体教育文化水平已有较大提高,而且市场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也大为增强,维护自身物质权益和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等精神权益的要求更高。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不完善的方面使社会情感有时会表现出浮躁、患得患失等特征,当高层次心理需求不能有效实现时,社会心理有时会处于无所归依乃至空白状态。

  这要求要针对不同心理实现分类满足,不同阶层具有不同的心理情感需求,在工作中针对不同情况,把满足普遍要求和具体要求结合起来,使不同群体都获得心理满足。要做好心理调适慰藉工作:不仅需要引导社会合理调整预期,克服急于求成、盲目攀比心态,还要加强心理关怀和辅导,从日益增多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件造成的震荡中得到心理抚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要“注意关注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社会上新出现的人群,分析哪些是共性需求、哪些是个性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可见,社会需求的变化已经引起了领导同志的关注,这将有利于结合社会需求趋势的变化,建立心理整合机制,推进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面对社会价值多样现实,建立群众思想整合机制。对我国而言,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主流价值认同的问题。改革开放极大地拓展了公众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价值取向逐步由改革前的单一化趋向多样化。而当前我国思想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社会的凝聚性,推进社会的离散性,增加了群众工作的复杂性。

  为此,需要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运行的宏大系统结构,确立维系不同类别群众的共同精神支柱和价值观念。这就要着眼于全局,对社会思想活动过程进行宏观调节与把控,形成思想整合机制,引领思想价值观念发展。首先,要把握动态思想环境,建立稳固的思想价值标准,既要继承传统主流价值体系的优点,又要根据新的社会现实,不断促进新价值共识的积累和凝聚,发展完善原有价值体系,形成一套更新的、更加合理的价值观体系和社会评价体系。其次,根据新的思想环境提出的制度供给需求,发挥国家管理者的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优质的制度产品,如信息发布制度,联动配合制度,创新激励制度,人才建设制度等,促进思想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和谐。第三,加强对思想价值问题发生、传播和流变规律的探索,从宏观上把握思想环境变化发展的走势和特点,在科学规律的指导下,形成主旋律基础牢固、多样化异彩纷呈的良好氛围,把多种思想资源转化为促进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精神力量。(《前线》杂志社 许海)

责任编辑: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