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群众观带有根本性
发表时间:2013-09-21   来源:光明日报

  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带有根本性。在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识得越深刻、越全面、越科学,在行动上就会越坚定、越彻底、越自觉。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是我们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秘诀。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

  群众观是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一个政党性质、宗旨和纲领的重要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坚决依靠群众和相信群众,永远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要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发展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领域,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转化为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可以说,贯穿我们党群众工作的一条思想主线,就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价值取向。人民群众最直接地感知客观世界、体察时代变迁和推动社会进步,因而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最有发言权、最有决定权。党的主张是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志,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一论断为共产党人的言行确立了一个评判尺度。这就是,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大利益的、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就是正确的言论和行动,反之就是不正确的。我们只有牢固树立这种是非观念,并使之在思想上扎根,才能忠实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切实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归宿。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马克思主义从诞生那天起,就明确申明,它所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人民大众的利益,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我们党安身立命之本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仅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而且奠定了我们党根本的工作方法和最有效的执政方式。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奋斗中诞生、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和重要法宝。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权都不能违背这个规律。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我们应对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以及党自身的状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在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进入了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外部局势复杂多变,广大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迫切、行使民主权利的愿望更加强烈、享受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突出。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极端重要性。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奋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纽带。中国梦是亿万人民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党的一切奋斗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只有正确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切实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执政为民的行动指针

  我们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重视做好群众工作的传统优势,是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作风建设。作风问题是干群关系的天敌,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要通过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对照群众的期盼,才能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造成的危害,真正做到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进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真正落到实处。人民群众看我们党,不仅要看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而且要看自身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看身边的党员干部是否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合法权益涉及到方方面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增进群众福祉,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扩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要以公平为原则,努力为不同群体、不同社会阶层创造平等发展机会,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形成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永恒的课题。制度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全局性。要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切实做到与群众关系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感情无间隙。加大改革力度,打破影响党群关系的各种壁垒。建立公开透明、公正客观的党员监督评价体系,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和部门的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执笔人:李海荣、吴海清)

责任编辑: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