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小康攻坚的“一线总指挥”——记广东新丰县委书记陈俊林
发表时间:2015-07-0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广州7月2日电(记者邱明)广东省新丰县的居民常常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下班后踩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这里坐坐,那里聊聊,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喜欢边聊边做笔记。

  他,就是新丰县委书记陈俊林。这位群众眼中的“平民书记”,跑基层必带“民情日记”,把在基层一线听到的群众诉求一一记录起来。上任3年多来,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民生优先与绿色发展并重,贴心务实抓扶贫,增创生态新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齐头并进的新路子。

  “再也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是过去不少人对新丰县的印象。新丰县是全国稀土矿最丰富的县之一,却长期名列广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12年2月,陈俊林调任新丰县时,正值违法盗采稀土现象猖獗,被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

  在打击整治非法采矿的同时,陈俊林带领班子成员深入调研,提出了“加快绿色崛起、推动跨越发展”的思路,不仅要保护生态,而且要增创生态新优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科学地吃,吃出水平,再也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陈俊林说。在他的倡导下,新丰县委县政府聘请专家学者,规划县辖七个镇(街)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发展。

  沿着这一思路,新丰县一面顶住压力,坚守生态底线,一年多的时间内关停160多家不符合规划的企业,拒绝50多个危及水源生态的产业转移项目;一面着力发展生态产业、特色项目,高新特色材料等产业持续较快增长。

  与此同时,陈俊林提出打造“岭南红叶之乡”,加大实施封山育林和碳汇林建设,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由2012年的61万亩增长到11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78.8%提高到2014年的80.47%。

  “封山育林绝不以牺牲林农利益为代价。”新丰县林业局副局长钟平告诉记者,新丰不仅对种育生态公益林的农民给予补偿,还引导他们发展药材、油茶、养鸡等林下种植业、养殖业,还通过乡村美化绿化工程帮助农民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2014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12.9亿元,其中,林下经济惠及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值超过3亿元。

  “骑车和坐车看到的‘风景’不一样”

  在不少同事的眼里,冶炼厂技术员出身的陈俊林,有着“理工男”特质:工作较真,生活简单。他和家人分居三地,业余生活最大的爱好是骑自行车和打篮球。

  和其他骑行爱好者不同的是,陈俊林和跑基层调研时一样,随身带着“民情日记本”,把和群众“拉家常”时听到的诉求和呼声一一记录下来,发现哪里噪音扰民了、哪里乱摆乱卖影响交通了,马上督促职能部门整改落实。

  “骑车和坐车看到的‘风景’不一样。”陈俊林说,骑车走访既锻炼了身体,又看到了实情。2014年3月4日,陈俊林在党代表工作室听取群众意见,党代表陈光辉反映县城老一中停车场免费停车时间太短,只有半个小时,造成群众不方便。陈俊林马上联系相关部门,要求深入调查核实,妥善处理。在收到城投公司已经延长免费停车时间反馈后,他又自己踩着自行车悄悄来到停车场,核实具体收费标准。

  作为这个贫困县的“一线总指挥”,扶贫开发是陈俊林的主攻方向。2013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陈俊林来到他的对口帮扶点丰城街道双良村,村民们告诉他,村里有一条独木桥每年都被洪水冲垮几次,200多户村民要绕道6公里多路出行。陈俊林当即前往现场察看,着手研究解决,当年年底,新的水泥桥建成使用。

  双良村村支部书记潘金先说,每年陈俊林都会来村里好几次,走家串户“走亲戚”,不仅先后协调帮助村里修桥、修水泥路、修灌溉渠,还引进了两家企业,指导村民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农家乐;两年多的时间,这个村的村民年均收入由不到5000元提高到将近1万元。

  “干部有了‘紧迫感’,群众才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担当,有办法有能力,是很多新丰干部对陈俊林的评价。不管是上任之初的打击整治非法采矿,还是2013年先后发生的“5·16”“5·27”“8·16”三次严重洪灾,陈俊林都坚守一线奋战,让干部群众在急难关头看到了最坚强的“主心骨”。

  在陈俊林的带动下,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新丰县领导班子和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到挂点村“走亲戚、察民情、解民忧”成为惯例,全县开展“进基层·暖民心·固堡垒”活动,召开“民情恳谈会”、建立“民意台账本”、实施“民忧化解制”,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新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文聪告诉记者,在陈俊林的直接推动下,2014年底新丰召开了“每人限时8分钟”的领导干部公开述职大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逐一上台,对照年初承诺逐条述职,会议邀请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参加,进行质询和打分。

  “干部有了‘紧迫感’,群众才有更多的‘获得感’。”在参加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后,陈俊林这样写道。

责任编辑:王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