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党员干部:接地气增底气,以真心换民心
发表时间:2014-04-17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郑州4月17日电(记者宋晓东、杨舟)走出机关听民声,走进群众访民情,群众路线学习好更要实践好。了解百姓所需、落实群众关切,只有干部沉下去,民心才能升上来。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河南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学习对照标杆,党员干部深入群众,解决落实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取信于民。

  “深入群众当中,不难发现我们的群众最可敬,只要你真诚相待,百姓就会把你当亲人。党员干部就应该听群众说话,为百姓办事。”河南省信访局副巡视员周长明说。在兰考县党员干部驻村入户活动中,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刘建堂发现,固阳镇前孔场村赵爱华已经80岁高龄,但儿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家中无人照看。为了让老人老有所养,刘建堂在兰考县帮老人的儿子找到工作,让其方便照顾老人。“我走的时候老人送到了村口,一口一个感谢。驻村入户、深入百姓,不仅拉近了我们和群众的感情,也让我们看到了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接了地气,工作起来才更有底气。”刘建堂说。

  为了加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增强服务意识,濮阳市近德固乡要求党员干部工作中落实“群众说事、巡访问事、为民办事”的工作方法,在各村设立村民说事室,并建立“民情档案”,广泛听取民意,乡干部每周至少到基层群众中走访一次,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当场解决。商丘市组织党员与困难群众结为“亲戚”,每个单位联系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村(社区),每名党员干部主动与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解决困难群众衣食住行、就医就学就业等具体生活问题,用亲情温暖关怀百姓,解决群众难题。

  “群众关心事就是焦点,百姓为难处就是问题”。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关镇因县城建设扩大,土地几乎全部被征用。为了保证失去土地的居民正常生活,城关镇引导、扶持发展第三产业,带领居民闯市场、增收入。50岁的高建立一家6口人,虽然3亩责任田全部被征用,但却并未影响到生活。“我在社区商场做生意一年能赚3万元,孩子们去企业打工,现在全家一年收入7万多元,比以前种地生活好多了。”高建立说。

  鲁山县是个果树生产山区大县,由于果农科技水平较低,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难以解决,果农收入一直不高。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周耀伟经过多次争取和协调,利用国家网络森林医院平台,建立了与全国专家共享的鲁山县网络森林医院,现在果农足不出户,鼠标一点就能解决难题。目前,全县注册果农已经达到388个,解决技术难题3060个,全县果树增效超过800万元。

  “工作干咋样,百姓最清楚,只要党员干部拿出真心来,就不怕工作不得群众心。”河南省工商局经济检查总队队长袁文懿说。作为河南省第一批艾滋病疫情村驻村干部,袁文懿刚进驻上蔡县邵店乡前杨村时,看到村里的泥路、残桥、破校和横流的污水十分痛心,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入村没几天就有艾滋病村民腰里别着刀向他借钱。“艾滋病不仅让百姓深受病痛折磨,更击垮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我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到希望。”袁文懿说。在随后的一年里,袁文懿在村里吃住,白天与村民一起劳动,傍晚家访谈心,逐个给艾滋病人送药上门。仅仅1个月,袁文懿就走遍了全村的100多户艾滋病人家庭。半年后,入村柏油路修通了、村内道路硬化了、破损的桥梁整修了、村小学也新建了、705户村民通上了自来水,还新建了标准化的卫生所和村民活动室。“村民们高兴,自发组织连唱了3天大戏,生活有了奔头,老百姓再也不听天由命、得过且过了。”袁文懿说,“就像歌里唱的,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驻村一年,我和村民处得像一家人,走在村子里,老百姓都打招呼、拉家常,我这心里热乎乎的。”

  对照反思,敢于自查,体民忧、解民急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时刻践行的基本准则。敞开门、俯身听,群众意见入耳更入心,只有这样才是群众的好干部、老百姓的贴心人。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