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县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认亲结对
发表时间:2013-08-11   来源:人民日报

  “干群亲戚”越走越亲

   “我在吉林读书一直挂念母亲和爷爷,前几天母亲打电话说家里和乡里干部‘结了亲’,家里终于有人照应了!”贵州省遵义县洪关苗族乡大学生宗永红忍不住流泪。

  洪关乡是遵义县最边远的少数民族乡镇。8月4日,“结亲”干部到小宗家现场办公。“他家房子已是危房,我们上门来办理建新房的审批手续。”

  “陈志永500元”、“吴德红200元,4本书”、“鲁小贵,给孙子买衣服两件”……在西坪镇厂上村刘万群家的破木墙上,老人用粉笔记下了关心她的干部们。老人说,现在两个孙子和她相依为命,“我告诉孩子一定要感恩,好好读书,今后有出息了一定要报答这些好人。”

  2011年底,刚来到遵义县任党委书记的穆嵘坤,走村串户开展调研。2012年初,遵义县开展“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干部当亲人”活动。通过认“远亲”走近山区群众、认“困难亲”帮扶贫困群体、认“老亲”关怀孤寡老人。至今全县1.8万党员干部参加活动,结亲19831对,化解矛盾纠纷1700多起,落实帮扶资金6300多万元。

  “干部的底气哪里来?”穆嵘坤说,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群众认亲结对,用亲人般的情感帮群众出思路、帮技术、找市场,群众才会像亲人一样支持你工作。

  枫香镇土坝村村民赵文其一家三口前些年全部在外打工,在结亲干部的帮助下陆续都回到村里,办起了乡村旅馆。如今赵家成了村里乡村旅游发展大户,去年收入达30多万元。

  枫香镇党委书记张正伟说,镇上鼓励“穷亲戚”大力兴办乡村旅游。“镇上现在发展了9家乡村旅馆,每年接待避暑客人800多人。在外务工的乡亲们逐渐回流。”

  “亲戚不走不亲。”遵义县组织部部长陈志永说,“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要党员干部都来帮,全面小康就大有希望。”(徐 蕾)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