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
发表时间:2021-07-19来源:光明日报

  【文明在这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以来,文明之花在燕赵大地处处绽放。截至目前,河北省已经建成106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000多个。河北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把学习教育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紧密融合,努力发挥党员和群众志愿者的主动性,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有田种,才能吃饱穿暖,日子才慢慢变好了。我们都要感党恩、跟着党走!”日前,在衡水市冀州区冀州镇岳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老党员党史宣讲活动正在进行,该村年近八旬的老党员曹步森结合亲身经历讲述红色党史故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冀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迅速组建由100多名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深入辖区学校、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切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河北省不断创新形式手段,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细落实。由鸡泽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学党史 感党恩 颂党情”一系列新时代文明精彩活动受到村民热烈欢迎。活动中,文艺志愿者们用舞蹈、武术、豫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红色经典故事,收获村民好评。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北省各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创新形式手段,丰富渠道载体,采用文艺演出、微党课、宣讲小分队等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热情,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前不久,家住清河县谢炉镇王双庙村的闫大爷走出家门,和几位老人结伴来到村里的“爱心小院”,准备看戏。在小院东南角的厨房里,几名妇女正张罗着一桌饺子宴。

  “村里老人们聚到一块儿,拉拉家常、下下棋,这儿有肉有菜的,热乎饭吃着也舒心。”如今,“爱心小院”成了闫大爷和村里其他老人的温暖家园。

  2020年,清河县妇联与王双庙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共同创新打造了王双庙村“爱心小院”志愿服务项目。清河县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爱心小院”基本运转,村里成立了“美洁嫂”和“俏厨娘”两支志愿服务队,由村里40余名家庭妇女组成。“美洁嫂”帮助老人清理家院,整理卫生;“俏厨娘”三五人一组,每周六轮流担任“餐厅”厨娘,负责采购、烹饪等相关服务,免费为老人们改善生活。

  志愿服务在河北省遍地开花。在高碑店市罗家店村、青县人和镇村、威县孙家寨村等实践站均成立了文明实践基金和志愿服务队,建起了“孝老食堂”“互助养老之家”,定期开展规格不同的免费理发、义务诊疗、爱心餐、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

  潜移默化中,关爱帮扶“飞到”百姓家门口。河北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3.5万余支,重点围绕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志愿者上门联系、精准对接服务,受益群众1200万余人次。

  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

  日前,河间市第三届“零彩礼”集体婚礼在瀛海公园广场举行,来自全市26对“零彩礼”新人开启了他们的幸福旅程。

  河间是民政部公布的全国15个婚俗改革实验区中河北省唯一入选县(市)。近年来,河间市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2018年,河间市召开了移风易俗推进大会,把遏制高额彩礼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抓手和突破口。与此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615个村成立红白理事会,负责制定本村婚丧嫁娶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执行,改掉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河间市在环城九乡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联合会,制定了《九乡镇红事参考标准》等,对农村红白事进行制度改革。2020年,河间市共计结婚3860对,其中“零彩礼”新人149对,其余全部实现“低彩礼”。

  文明是农村建设的灵魂,乡风是美好乡村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兴隆县以“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为主题,开展了系列家风家训活动。在兴隆县上庄村,每户村民家中堂屋都悬挂一件“宝物”——家训。家训内容虽有不同,却凝聚了一个家庭的共同信念。

  文明建设也需要“领头羊”。定州市着力加强阵地建设,宣传好人事迹,把好人精神培育成好人文化,在全社会进一步掀起学好人、做好人的热潮。为此,该市组织身边好人组成宣讲团,深入到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开展巡演巡讲活动。截至目前,该市先后组织200多名身边好人开展了500多场次巡讲,群众参与人数20多万人次。(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通讯员 李保健)

责任编辑:郭 雯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