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三线”声音,传承“三线”精神——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蹲点报道
发表时间:2021-08-27来源:中国文明网

  1964年,中国吹响“三线”建设号角,风云际会,贵州六盘水成为西南地区主阵地之一。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数十万“三线”建设大军奔赴磅礴乌蒙,开启了筚路蓝缕的拓荒创业,用铁与火缔造出一座城的光荣与梦想,奉献了青春,光辉了年代。 

  顺应时代之需、传承之要,2013年六盘水市钟山区修建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2020年,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贵州“三线”博物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供图

  “三线”历史是六盘水的“根”,“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魂”。为传承好“三线”精神,用“三线”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振奋精神,今年以来,钟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创新设立“三线”大讲堂,通过邀请“三线”建设者的突出代表、“三线”研究专家徐春刚等10余人作为志愿者开展系列宣讲活动。

徐春刚在“三线”大讲堂宣讲“三线”历史。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供图

  1946年出生的徐春刚是辽宁本溪人。1968年8月他从本溪钢铁学校毕业以后,响应号召参加“三线”建设,成为了水钢的一名工人。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徐春刚仍然心潮澎湃。如今,他作为“三线”大讲堂的宣讲员又奔赴各部门、各学校,结合“三线”建设经历开展宣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三线”精神。他撰写的《“三线”建设奏响了民族团结奋斗的凯歌》《传承“三线”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等10余篇讲稿,深受干部群众喜爱。大家纷纷表示:“老一辈‘三线人’身上都有一种不怕苦、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

“三线”建设者彭海泉在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讲解。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供图

  “三线”大讲堂的宣讲员彭海泉曾是雷锋的工友。1966年,他响应国家号召从鞍钢到六盘水支援“三线”建设,安排到当时的水城钢铁厂动力分厂工作。1970年,彭海泉得到机会可以调回家乡,但他却毅然选择继续坚守在六盘水。工作上,他兢兢业业,苦干实干,不敢有丝毫怠慢,用实际行动诠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在首钢水钢退休后,81岁的他依然发挥着余热,为广大干部群众、学生等宣讲“三线”精神、雷锋精神。

  “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把‘三线’精神一直讲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气壮山河的‘三线’建设壮举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每次宣讲结束时,彭海泉几乎都会说这句话。

“小小讲解员”开展志愿服务。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供图

  “叔叔阿姨,我们是‘小小讲解员’,今天我为大家讲解的是……”在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里,孩子们热情地为游客做义务讲解。“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项目主要是培训学生志愿者作为讲解员,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了解“三线”历史,宣传“三线”历史文化。

“小小讲解员”正在讲解。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供图

  目前,“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项目共有学生志愿者25名,开展讲解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该项目已逐渐成为钟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三线”精神传承志愿服务队开展的社教品牌活动。

党员干部在贵州“三线”博物馆重温入党誓词。钟山区宣传部供图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结合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强化价值引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构筑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心灵驿站”。老“三线”人在这里重温奋斗青春,学生志愿者在担任“小小讲解员”的角色中汲取成长养分,一批又一批六盘水人从“三线”故事里受到教育,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三线”精神传承永续。【记者:王华(六盘水市钟山区文明办) 李金华(六盘水市文明办)杨学静(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贺 子桓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