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上的拓荒人——记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先进典型代表
发表时间:2021-07-13来源:中国文明网

长汀现貌。戴宇赓 摄

  闽西仲夏,绿海无边。木荷高大挺拔,油茶树郁郁葱葱,马尾松亭亭如盖……6月的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一派绿意盎然的旖旎风光,很难想象这里30多年前寸草不生,红色沙土裸露在外,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火焰山”。

  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30年来,几代长汀人筚路蓝缕,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开启了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新篇章。在与百万亩荒山的斗争中,涌现出一批敢想敢干、敢拼敢闯的先进典型,将一座座“火焰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造就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汀经验”。

  种果“大王”赖木生

  赖木生跟水土流失治理结缘是在1994年。那时,他在长汀县大同镇新民村承包150亩荒山种柑橘,正处在丰产期,经济效益可观。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到赖木生的果场考察,看到果树种得非常好,问他要不要扩大再生产。他频频点头,但是,苦于没有场地。项南说:“介绍给你个好地方,到河田那边水土流失区去种果,利国又利民。”

  于是,赖木生种果的热情又一次被点燃。他在河田松林村和明光村,投入40多万元,开发了500亩荒山,种上板栗,才四五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赖木生。图片来源:龙岩文明网

  1999年冬天,赖木生在邻近的策武乡水土流失区承包了700亩山地种果树。策武果场开发时,山塘尾一片荒凉,尤其是几座自然条件很差的山场,无人问津。“没人开发的地方我来。”他带着家人上山开荒,土少石子多,一锄下去,震得虎口生痛,他满是老茧的双手磨破了几层皮……他在山塘尾投下140多万元,建起规范标准化果园,硬是把几座荒山变成绿色金库。

  而今,赖木生种果树的年产值上百万元,利润几十万元。他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先进个人。

  致富不忘村民。赖木生每年培植3万余株果苗赊销给农户,对困难户无偿提供苗木,并借给启动资金。火柴厂下岗职工邱木生种了70亩油桃、板栗、水蜜桃,几年过去只开花不结果,赖木生手把手教他如何修剪枝条,什么时候该施什么肥……从2000年开始至今,赖木生义务开办培训班培训学员5万余人次,并坚持上门查看病情、免费引进种苗,提供种苗、信息,教大伙种果树;挂果丰收时,帮找销路。慢慢地,荒山披上了绿衣,村民们也逐渐富起来。

  “荒山不可怕,荒山可以变金山”。——这是赖木生常挂在嘴边的话。正因为这句口头禅,他创造了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拓荒者”沈腾香

  20多年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曾经“山上没资源,人均八分田,砍柴卖草换油盐,养一头猪等过年”,如今,小山村变身“绿富美”、全国文明村镇。这一“华丽转身”,首功当属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

  1987年,沈腾香嫁到南坑村。当时,这里还是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从农村到县城的路上,沿途的山上少有树木,没有一点生机。沈腾香在村里当过民办教师,也在乡镇企业打过工。1997年,32岁的沈腾香回到村里当选村支书后,摆在她面前的最大任务就是让南坑村脱贫致富。


  沈腾香。图片来源:龙岩文明网

  要脱贫致富,首先要治理水土流失,改变穷山恶水。上任后,沈腾香组织全村党员和种养能手到漳州西坑村学习取经,看看西坑人是如何闯富路的。回来后,她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讨论,结合南坑村实际,沈腾香提出了“山上种果树,庭院养鸡、猪,能源用沼气,耕地烟稻菜”,实施“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思路。

  村民们不相信那砂石裸露的荒山能种果致富,沈腾香就带头在苦竹坑山上种果10多亩,在没人愿意去的山上建猪场发展生态农业。“扶贫先扶志”。在沈腾香的争取下,“凌志扶贫协会”成立了,推广“协会+农户”机制,为村民提供购买果树苗木、肥料、种猪等生产资金的担保,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当年全村就有36户发展起了“猪—沼—果”生态农业。

  为解决村民种养技术难题,她从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聘请了3名技术人员,专门指导村民种养,还免费选送党员、村干部、种养户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学习,每户村民都学到了1-2门种养实用技术。

  为了彻底治理荒山,沈腾香又从山林权流转入手,积极引进厦门一家专业公司,建立了2300余亩银杏生态园,通过“公司+党员+农户”模式,带动全村98%的农户在山上种银杏、油萘等果树。如今银杏年产值就达200多万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保持住了水土,把荒山变成了绿洲,但沈腾香并不满足于此。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还在银杏基地套种了百合、茱萸、互叶白千层等作物,从中增收致富,脱掉了“难坑”的帽子,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开好了“青山”局,沈腾香又开始做起“大田”文章。她引进了长汀县宏兴蔬菜专业合作社(远山农业),通过土地租赁、入股、互换等形式,引导农户参与生产经营,规模种植大棚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走出了一条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2020年,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5户49人已全部脱贫,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万元。

  今日的南坑,实现了从荒山到绿洲再到生态家园的转变,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昔日的“难坑”变成了“富谷”。

  “女愚公”马雪梅

  提起马雪梅,濯田镇几乎人人都知道她。镇长翘起大拇指夸赞:“她是个了不起的水土治理楷模”;村长频频点头说:“她是个有梦想的致富标兵。”众乡亲热情地说:“她是我们致富的领路人!”

  马雪梅的老家在山东青岛,1986年,住在福州伯父家里的她与刚从部队退伍的福建长汀濯田镇园当村人赖荣清相识相恋,在福州成了家。1997年,她跟随丈夫回到老家濯田镇。看着这里贫寒的家境,勤劳的她想着凭自己的双手走上致富之路。

  1999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她承包了南安村“塘尾角”荒山,这可是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区域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马雪梅没有退缩,她投进了全部积蓄,种了158亩板栗,并养了一些鸡。由于塘尾角地表温度非常高,没过多久,她养的800多只鸡死掉大半,补养的2000多只小鸡成活率也极低。一看情况不对头,马雪梅赶紧卖掉了所有的鸡,又向亲友们借了资金,在同年又增种了192亩板栗。没想到第二年春天,由于山上植被少,随着梅雨季节到来,雨水夹裹着泥沙,大片平台被冲毁,树苗被冲得无影无踪。

  倔强的马雪梅没有认输,经过冷静的思考与咨询技术员之后,她明白了:濯田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只有先解决水土流失这个严峻的问题,才能彻底改变种植失败的命运。要想护苗,就得先护土!


  马雪梅。图片来源:龙岩文明网

  打定主意之后,她带领工人在山坡上种上耐旱、耐瘠、根系发达的百喜草,固住大部分表土。为了获取大量有机土肥,她在果树下种牧草,果园中建鸡场、猪场。草喂鸡,猪下粪,粪变沼肥,供养果树。几年间,她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开垦荒山600余亩,又在山场上建了10多口蓄水池和几道拦水坝,建起了年出栏上千头的猪场和沼气池,实施“猪—沼—果”模式,成功进行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种养”。

  辛勤的付出没有被辜负,终于,昔日光秃秃的“火焰山”渐渐绿意葱茏。十几年的辛苦种养,换来了丰厚的回报。致富后的马雪梅没有忘记乡亲们,在马雪梅的带动与指导下,园当、连湖两个村的16户村民依靠养殖致了富。每当看到村民有困难时,她总是及时施以援手。连湖村贫困户兰木石,一心想养猪致富,可是在养猪过程中,却因缺乏技术而导致亏损。看着兰木石一家的艰难,马雪梅连忙联系自己农场的技术员提供管理与技术上的指导。每次提起马雪梅的帮助,兰木石总是感激不已。

  “只有乡亲们都富起来,这个富裕才更有意义。”马雪梅说。


  长汀满山披绿。戴宇赓 摄

  如今,长汀县水土流失率从1999年的105.66万亩减少到31.50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2.74%降到2020年6.78%,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

  一人带众人,一户带多户。越来越多的汀江儿女,传承和弘扬中央苏区老区精神,像赖木生、沈腾香、马雪梅一样,投身建设山清水秀的小康家园,不断为乡村振兴谱写新的华章。【“文明在这里”采访报道组 郭雯(中国文明网)陈珂(龙岩文明网)

责任编辑:林 凤清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