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推动基层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发表时间:2022-02-25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主阵地”、服务基层群众的“主平台”、提升城乡文明的“主引擎”,有效发挥了引领思想、服务群众、培育文明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开展理论宣讲,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创新开展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精心打造“理论宣讲连锁超市”宣讲品牌,推出“微言说理”群音荟、“东风宣讲团”“理论带回家”等特色项目,通过找准群众需求、丰富内容供给、开展点单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二是搭建基层宣讲大众平台,汇集“青声说理”青年宣讲团、“理论惠民”宣教大联盟、“草根脱口秀”等各类志愿宣讲力量,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海岛红色记忆等主题,开展分众化、互动化宣讲,让老百姓“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三是开设“群众讲堂”,培育挖掘基层宣讲“名嘴”,通过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和统一规范管理,打造一支职业背景、擅长领域和语言风格等多种特色的民间理论宣讲队伍。

  创新实践载体,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架构体系,依托海岛综合文化站、渔农村文化礼堂等资源,创新各类文明实践载体,探索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的新途径。一是推动品牌载体建设,设立“道德点评台”黑板报,组织群众对身边和社会上的道德现象开展评议,积极举荐身边好人、褒奖善行义举、曝光道德失范行为,形成激浊扬清、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二是立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打造有温度、有内涵的实践载体,实现文明实践“零距离”。如马岙街道将村民经常聚集的公交休憩站设置为文明议事亭,方便大家在茶余饭后共同探讨海岛乡村振兴“金点子”。三是设置适合不同群体参与的文明实践载体,进一步扩大社会覆盖面。如针对中老年群体,通过开设“德行定海山大讲堂”,邀请“创城好人”“道德标兵”等典型人物面对面现身说法,提升榜样感染力。针对年轻群体,通过在“定海山”App等网络平台开设文明实践专栏,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

  拓展工作领域,提升志愿服务效能

  成立区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配套推进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志愿服务力量、拓宽志愿服务领域、提升志愿服务效能。一是志愿服务向重点工作延伸。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等现有经验,将志愿服务推向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如岑港街道涨次村联合社会志愿组织将“洁净乡村”建设纳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在河流水渠排污、房前屋后搭建、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的行为。二是志愿服务向民生事项扩展。志愿服务重点关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了解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手段。如昌国街道东管庙社区坚持“先解决老百姓想要解决的事情、再引导老百姓解决政府想要解决的事情”,推出了“红钥匙楼道”,采用“楼道党员+楼道组长+居民骨干+业主”管理模式,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受到群众欢迎。三是志愿服务向特殊群体倾斜。志愿服务加强工作针对性,重点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提供按需点单、专项直达等服务。如金塘镇海岛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公益组织“爱心奶奶”工作室等关注未成年人群体,常年开展助学助困活动,传递了城市温度,彰显了社会关怀。

  深化机制建设,保证工作持续推进

  建立健全组织有力、运行流畅、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持续推进、有效落地。一是建立协调统筹机制。研究制定《定海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

  协同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将相关履职情况作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以及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全面整合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志愿服务等资源,推动阵地联动、队伍联建、活动联办,提升整体协作能力。二是建立先进典型选树机制。制定《舟山市定海区先进典型宣传工作管理办法》,连续开展“最美治水人”“最美河道”“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最美系列创评活动,涌现了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武夏琴、省级道德模范钟耿平等一大批道德标兵,形成了见贤思齐、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制定志愿者效能考评体系,完善道德点评褒奖、“志愿汇”志愿服务时数等考评内容,以政治礼遇、物质嘉奖、服务兑换等形式,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浙江舟山定海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王 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