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群众工作的“延吉模式”
发表时间:2019-10-15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吉林省延吉市作为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之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一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发展,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延吉模式”,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组织领导

  2018年11月25日,延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市委书记任中心主任,常务副书记和市长任常务副主任,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副市长等3名市委常委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宣传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另有28名相关正科级单位一把手任领导机构成员;组建延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教育中心,为市委宣传部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配备1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面向基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工作;在镇、街道和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在村、社区和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社区和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

  延吉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市委巡察工作范围,全市年终考核中设置分值,专项考核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情况,为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标准。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延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真正做到“群众聚集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覆盖到哪里”。

  建立四级体系

  延吉市整合各方资源,夯实阵地建设,打造中心、所、站、基地(点)四级工作阵地,形成“点线面”立体化辐射体系,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覆盖全市、遍布城乡。投入330万元用于延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共设立1个中心、23个所、291个站、19个基地(点),覆盖全市4个镇、6个街道、7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54个行政村、76个社区、54所学校和16家医疗机构等领域,并全部按照“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项目”的要求,推进标准化建设。在延吉国际空港区保税物流中心建设1400平米,集工作展示、文明体验、办公、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延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延吉市着力打造了总队、支队、分队、注册志愿者四个层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队伍。市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市长担任总队长;总队下设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和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等5支专业志愿服务支队。同时下设巾帼先锋、青年先锋、卫生健康、各镇、各街道等若干综合志愿服务支队,各支队下设若干专业志愿服务分队,面向乡村和城市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讲、科学普及、农技培训、文艺演出、音乐美术指导、运动健身指导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还出台了《延吉市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延吉市志愿服务工作礼遇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79558人。

  满足群众需求

  基层群众有呼声,文明实践有回应。在提供志愿服务过程中,延吉市本着贴近群众的原则,了解群众所需,服务群众所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根据群众需求有的放矢地安排志愿服务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延吉市绘制了《延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流程图》,拟定了《延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派单流程》,设计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需求及办理进度表》,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服务团队“接单”,中心“结单”等功能。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时,努力实现“瞄准群众需求、精准提供服务”,采取本级优先解决,难点向上申报的办法,逐级消化一般问题,合力破解难点问题,实现各层级有效贯通,尽力满足群众相关需求,保障相关工作有力开展。

  开展志愿服务

  延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共开展了426项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16904小时。为近5000名群众解决了理论政策、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等方面的现实需求。

  延吉市在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同时,深入挖掘、整理东北抗联革命斗争遗址遗迹,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景址,帮助各镇村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以小营镇五凤村为例,由市委党校帮扶打造红色旅游线路。5月共接待6个团队300余人次,6月共接待13个团队831人次前来参观学习,该村的宣讲人员主要由了解村内情况及红色历史的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党校老师组成,接下来将进一步培养熟悉本村历史沿革、了解民俗文化、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等充实到宣讲员队伍当中来。并进一步依托红色景址,挖掘革命故事、人物传记,将其注入宣讲活动中,通过活用红色文化,达到不忘历史、建设现在、面向未来的目的。

  城乡互助联动

  结合城市比重大、农村比重小的实际情况,延吉市积极推动“城乡结对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城乡互助“联动”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延吉市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一体化”推进。

  全市7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54个行政村、76个社区结对共建,共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教育系统将全市54所学校,划分为9个片区,每个片区包含城乡两部分,片区内,城区学校带动乡村学校开展教学研讨、送课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乡村少年宫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卫健局发动城区医院积极与镇医院及村卫生所结对共建,经常性开展医疗卫生常识讲座、送医下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坚持品牌引领

  在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服务团队打造上,延吉市坚持品牌引领,逐渐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项目,使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目前,已包装推进了“党建阳光能量”、名师骨干“送课下乡”、“情暖童心”关爱未成年人、“春雨工程”文化惠民下基层、“金达莱红”文化惠民演出、“传承红色基因,重走抗联路”志愿宣讲、“携手新时代 共树好家风”“心系夕阳”关爱空巢老人等26项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活动。打造了北山街道“雷锋班”志愿服务队、建工街道“七彩虹”志愿服务队、新兴街道“金达莱”志愿服务队、朝阳川镇“能人宣讲团”等4支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团队。

  出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积分评定实施方案》,以“党爱超市”为平台,通过让村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获得积分,再用积分换取米面粮油等商品的方式,建立正向的积分奖励机制,推行“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升精气神,全民共建美好乡村”的新模式。目前,延吉市已建立56个“党爱超市”,配套和募集资金共56万元、物资3万余件,已发放积分16万余分,村民兑换商品达8000余件,受益人数达到13535人,切实提升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充分调动了农村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群众共享成果

  延吉市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平台,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理论,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着眼凝聚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让广大群众共享新时代文明建设成果。

  延吉市整合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和活动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508个、教育服务平台93个、文化服务平台204个、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94个、健身体育服务平台59个,五大类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目前,已开展理论宣讲活动821次、教育服务活动187次、文化服务活动735次、科技与科普服务活动123次、健身体育服务活动279次。

  促进民族团结

  延吉市作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城市,朝鲜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8%,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时,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放到首要位置。

  为把党的理论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文化技能更好地传递到朝鲜族群众身边,延吉市创新开展“朝+汉”双语宣讲,针对新形势下不同群体、不同对象、不同宣讲需求,用浅显易懂的百姓话、民族语把大政事、大理论、大政策讲明白,目前已经开展双语宣讲20余场。

  结合延吉市朝鲜族青壮年多半赴海外或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家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时,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队伍开展特色活动。全市共有关爱未成年人、小蒲公英、保护儿童爱心协会等近10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的关怀慰问、健康体检、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课业辅导、心理辅导、文艺演出、体育运动、科技体验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安抚稳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实现社会层面的和谐稳定。

  全市共有民族团结宣讲、维护民族团结等近10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他们积极深入社区、村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宣讲,组织开展“学说民族语言,学唱民族歌曲”“民族团结文化日”“民族团结邻居节”等一系列民族团结特色活动,为打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作出积极贡献。通过上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最终达到了稳定社会环境、助力边疆巩固的目的。(中共延吉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 小伟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