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孔孟之乡
发表时间:2018-08-03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中煤建安六十八公司精神文明建设侧记

  2018年5月8日上午,一块“省级文明单位”的崭新匾牌悬挂在中煤建安集团六十八公司门厅。这块匾牌承载着该公司近几年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他们用建筑人的拼搏和努力让中煤文明之花绽放在孔孟之乡。

  老国企新形象的阳光文化

  1973年,中煤建安集团六十八公司响应国家号召,由贵州整体迁至山东邹城对口建设兖州煤田。走进该公司机关:户外的观光电梯、工程实景沙盘模型、健身区运动器材、休息区植绿环境、精品工程展示墙以及统一工装的员工……给人“开放”和“现代化”的直观感受。同时,坐落在办公区域的儒学风采立柱、历史文化长廊、企业赋书法……无一不凸显齐鲁文化的厚重和深沉。

  “公司机关就好比是企业‘大家庭’的‘客厅’,必须要拾掇得赏心悦目。特别是我们作为驻鲁央企的一员,又是跑市场接工程的建筑企业,只有先树立‘好形象’才会给各界‘好印象’。”这是该公司总经理汤敬东的话。

  留下“好印象”除了企业机关形象外,还有施工一线现场。从“6S可视化管理”“安全体验区感受式教育”等安全管理2.0升级,再到“安全巡演下基层”“安全家书,亲情嘱托”“为爱朗读,为安全发声”等文化品牌工程构建,公司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获得全国煤炭行业“太阳杯”7个,全国绿色示范工程奖1项、省级文明工程杯4个等多项荣誉。由该公司施工的兖矿营盘壕主井井塔工程,以独特的八角型建筑体,独具草原风情的“祥云”蒙古包塔顶结构,作为“世界上最高蒙古特色建筑”入选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

  老牌建筑铁军的“双创”文化

  2014年,公司引进国内较为先进的气膜钢筋混凝土结构工艺,实现“筒仓结构-滑模施工”工艺到“球仓结构-吹膜施工”的跨越,与国内知名院校、行业权威设计单位合作,构建“产-学-研”体系,先后完成了国家级行业施工、设计规范的编制发布,形成专利15项、发明2项,并在2015年被授予“中国能源装备十大年度创新产品”。让科技创新的种子破土萌芽、生根开花。

  公司以“业务知识考试+日常业绩”的考核模式,在同一岗位拉开四个档次的能级和薪酬分配差距,使得骨干精英收入大幅提升。同时组建培训中心,打通“培训-转岗”渠道,发挥职工特长优势,推动职工“二次上岗”,进一步激发了队伍活力,优化了人力资源。

  公司微信公众号坚持以原创内容为主,通过设立“68FM青听悦读”专栏、组织职工拍摄微电影《韦达章工地历险记》和《六十八公司版〈成都〉MV》,获得广泛关注。“创新是国家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企业‘弯道超车’的发展动力,在全员全线创新创效中,干部职工凝聚力更强,精气神更为高涨。”谈到创新带来的变化,党委书记章祖伟高兴地说。

  独具人文关怀的和谐文化

  中煤建安集团六十八公司近20年的施工战略转移中,逐渐形成了“西北地区工建、鲁西南地区民建”的产业布局,面对施工现场点多面广、人员分散、气候环境恶劣的情况,公司从驻外职工衣食住行抓起,关心“两堂一舍”的饭菜质量、热水供应、卫生清理,并将此作为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和班子测评的重要内容。

  公司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暖”活动,为正式职工和外委施工队伍送去防暑降温、御寒取暖用品。平时,为每一名职工发放蛋糕卡庆祝生日,在重大节日期间举办职工集体聚餐,从点滴之间缓解驻外职工思乡情绪。

  公司还在职工家属区设立棋牌活动室,将废旧厂房改造成职工室内文体舞蹈场馆,先后成立羽毛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桥牌和老年书画研究会、职工朗读会、“夕阳红”舞蹈队等,积极参加各项社会竞赛活动,多次在省市级赛事中取得好成绩。(作者:孙 博 迟恒功)

  

责任编辑:杨 志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