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如何照顾空巢老人、失能老人,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日,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结合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将楼组长和社区工作人员组织起来,组成了一个21人的“爱心看护”志愿者队伍,为辖区独居、孤寡、失独、残疾等养老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
爱心看护“见缝插爱” 2014年历下区的一号文件是居家养老服务,确定了在去年投入6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2400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根据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分别购买2—8小时不等的家政服务。 而建筑新村街道的“爱心看护”志愿者则是在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之外探索出来的一种新模式、新途径。“爱心看护由楼组长和社区工作者组成,除了住得近,方便走动以外,也是多年的老邻居,彼此熟悉,可以更好地交流,给予空巢老人、失能老人一定的精神抚慰。”据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爱心看护是‘邻里守望’的延伸。” “结对子”让爱心无缝对接 今年77岁的吕梅光住在历东社区,她的最大心愿就是能照顾好智力二级残疾的女儿。她的女儿今年44岁,是爱心看护的对象之一。“现在有了爱心看护志愿者,”吕梅光告诉记者,“楼上的董焕芝大姐和业委会的王润凯主任都经常来家里看看,水管漏水、安装天然气这些‘大事’,他们都帮我解决了。” 像董焕芝这样的志愿者,建新街道目前有21个,他们对应的是37名空巢、失能等生活困难老人。而在这些志愿者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每隔一天上门服务一次,陪老人买菜、帮老人拿药,有时候晚饭后下楼逛逛也会叫上老人一起。”历东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隗开慧告诉记者,“这些基本情况都会向社区反映,社区则及时更新老人的健康档案、生活情况记录。” 扩大志愿者队伍拓展服务对象 为了更好地服务失能老人,建新街道将拓宽志愿者招募渠道,加大与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泉城义工网、济南市志愿者协会的合作,邀请更多社工和义工加入。 同时将进一步扩大爱心看护的服务范围,参考经济收入、健康状况、现实需求等因素,逐步将更多的空巢老人纳入爱心看护服务。并在了解老人身体、心理和需求特征的基础上,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属地医院,为老人提供上门医疗诊断、康复护理和养生保健等服务,还会举办更多老年人喜欢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老人走出家门。 此外,组织看护志愿者进行培训,邀请社会学、老年学专家、医疗专家,为志愿者开设教育课堂,讲解老年人常见心理特征、日常护理知识、应急救援措施等,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并出资为每一位看护志愿者以及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医疗急救箱。(济南日报) |
- 上一篇:
-
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
已是第一篇
-
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
- 下一篇:
-
新乡市举行“3·15”宣传活动现场为市民维权
已是最后一篇
-
新乡市举行“3·15”宣传活动现场为市民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