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于文静
发表时间:2018-11-27来源:中国文明网

  姓名:于文静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8.3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所在志愿服务组织:运河金盾志愿服务总队

  主要服务项目:“关爱功臣”-优抚对象日常联络关怀

  何时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14年3月

  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数:2520小时

  主要事迹:

  于文静,女,40岁,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巡警支队白庙北检查站政委。参加工作以来,于文静多次荣获嘉奖、通州分局优秀复转军人、北京市公安局优秀复转军人和北京市优秀复转军人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两次;荣登“中国好人”榜,先后荣获通州区道德模范、通州区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北京市骨干职工志愿者、北京市十大慈善义工、北京榜样、首都道德模范、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在于文静的带领下,于文静所在团队依托岗位扎实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被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于文静先锋示范岗”,“巾帼文明岗”,“优秀辅警集体”,“通州区志愿服务优秀队伍”,“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通州职工志愿文明礼仪服务队”,“于文静杰出民警工作室”和“通州区志愿服务优秀组织”等荣誉。

  文静曾经有一个让她深以为豪,无比崇拜和爱重的姥姥。因为姥姥在古稀之年,先后收养了七八个弃婴,15年风雨,不离不弃!2003年,姥姥留下四个还未成年的妹妹,走了。走的突然,没有留下任何交代和托付。但是,无需托付!因为这么多年在姥姥身边的耳濡目染,文静早已将吃苦耐劳,善良担当的品格继承到她的骨子里,融入到她的血液中!文静自然而然的接替姥姥继续照顾这四个还未成年的妹妹,小到穿衣吃饭,大到上学开店。所有付出因为姐妹亲情而变得心甘情愿,所有的困顿如今回忆起来早已变得甘之如饴!

  再回首,文静格外感恩。感谢太多的人在她和妹妹们成长的道路上伸出援手;感谢这个古来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如今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北京城市副中心,因为这富含人情味的弘扬正气和匡扶正义的激励制度,让文静先后获得中国孝老爱亲好人、通州区道德模范,通州区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北京市道德模范、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青年五四奖章以及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诸多的荣誉和光环,这也更激励和鞭策文静不断的努力前行。

  因为感恩,文静格外想把这些爱和美好传递出去,所以她除了在本职工作中百分的努力,更是业余时间里,在区文明办、区工会、区妇联、团区委、分局党委的支持下,把志愿服务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持之以恒的志愿服务让文静的团队被市局先后授予“学雷锋金牌服务项目”;被通州区先后授予“志愿服务优秀队伍”,“通州区志愿服务优秀组织”以及被北京市授予“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等诸多的荣誉。

  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文静带领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也越来越多。文静又在原来开展的志愿活动项目的基础上,谋划了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清晰明确的多项品牌化、系列化的志愿活动,有“重温历史,致敬老兵”之记录老兵,铭记老兵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旨在通过志愿者对老兵的采访和拍摄,留下宝贵历史资料的同时,让大家重温这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记忆,让关爱老兵,不再是在某一个特殊的可以说出含义的日子里,而是在每一天,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在每一件可以为老兵所做的触手可及的小事里;二是“拥抱蓝天,为爱同行”之关爱心智障碍家庭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旨在通过开展关注心智障碍者群体的活动,把这些家庭和他们想说的话真实的呈现到大家面前,引发社会的关注或者思考,让外界知道:这些家庭就像想破茧成蝶的蚕蛹,他们渴望撕裂这层茧,更拥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三是“重铸梦想,扬帆起航”系列活动之一“红与黑”篇,旨在让吸毒人员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充实内心,净化心灵,依托“助人自助”的朴素生活哲理来探索教育转化吸毒人员的新途径;四是“学习十九大精神,开展生动实践”系列志愿活动,旨在利用志愿活动的广泛性和经常性,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用扎扎实实的爱和付出为老百姓谋福祉,用实践生动诠释十九大精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比如旨在让家庭成员之间、让邻里之间勇敢表达情感,把爱说出来的“十里春风不如你”的敬老友邻活动等。

  习总书记在做十九大报告时强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文静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因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收获让她知道,当我们每个人不再为生存而忧虑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精神追求,应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担当。文静在志愿之路上满怀激情地奔跑着,她有她的梦想:她希望把公安工作做成事业,让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志愿服务感受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美好;更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让“好人有好报”成为我们社会的道德基础和国家的温暖保障!

  推荐单位:安徽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张慧磊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