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葑村小讲堂
发表时间:2018-11-27来源:中国文明网

  项目名称:葑村小讲堂

  开展项目的时间:2013年

  参与项目的注册志愿者人数:56

  项目负责人:苏金成

  项目概述及亮点成效:

  走进大场镇葑村村,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村民家的墙上也挂满了字画,浓郁的文化气息,俨然走进了一个国学文化重镇。而几年前,葑村却还被麻将所围绕。这个转变,根源就来自大场镇“葑村小讲堂”项目。这个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家们发起的志愿服务项目,已经普及到万余名村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6年的“传薪”,已经成为一片志愿服务的熊熊烈火。

  艺术家们的志愿情怀——村里开出书画小讲堂

  2013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苏金成偶然来到了葑村村,发现村民大都热衷于麻将桌上打发时间,葑村的孩子们更是需要在求知的岁月里得到更多的教育,这让他忧心如焚。“孩子如果就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未来的人生走向很有可能‘前赴后继’的还是走向麻将桌”。城市化进程中,也许上海的农村物质不贫乏,但精神和文化的“贫困”程度却让人惊心。在他的奔走努力下,一支由上大美院老师、博士生及上海知名文化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走进葑村,义务教授村民工笔画和书法,“葑村小讲堂”应运而生。志愿者们推掉了其他社会活动,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自费印制书籍讲授作品鉴赏知识,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用艺术之灵气,吹散了腾腾烟雾,将村民从昏天黑地的麻将桌上拉回文化的殿堂。

  志愿精神的传承——小讲堂一直都会在

  世事难料,苏金成在一次昏迷后被确诊为爆发性肝衰竭,急需手术。村民们惦记着苏教授病情的同时,也担心小讲堂会就此离开葑村。然而,“葑村小讲堂”的志愿服务并未因此放慢脚步,团队里的志愿者们担起了更多责任,在小讲堂增设传统国学讲座,带着村民和孩子们在村里进行涂鸦绘画。半年后,回到讲堂的苏金成发现,小讲堂不仅志愿老师多了,学员也多了。6年来,志愿者队伍人数达50名,6万多人次走进了小讲堂,也陆续有学生从这里“毕业”,进入更高的艺术殿堂深造。学生中有多人考入清华美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英国利滋大学等知名学府。

  志愿力量在增长——小讲堂走进贫困山区

  如今,“葑村小讲堂”已经小有名气,越来越多的志愿力量主动的汇聚到这里。苏金成和他的团队们也有了新的考虑,他们和“微三远程教室”公益项目联手,通过远程视频,为甘肃陇南、福建龙岩、云南宣威等贫困山区的学生开展义务授课,让小讲堂走出葑村,走进贫困山区,为更多的农村带来教育带来新的光亮。从葑村到全国,“葑村小讲堂”正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小讲堂的星星之火,改变的是农村的精神文明面貌,阻止的是精神贫乏和文化贫乏的代际传递,孕育的是农村发展更可期的未来!

  开展活动照片:

  推荐单位:上海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贺子桓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