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北京市昌平区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
发表时间:2018-11-27来源:中国文明网

  社区名称: 北京市昌平区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

  负责人姓名: 张建海

  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250人

  注册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常住人口的比例 : 15%

  经常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全年365天全天候无间隙治安巡查值守

  每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次数: 8000次

  主要事迹:

  霍家营社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打破了以往志愿者不志愿、不义务的旧风气,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成功组织一支以党员、干部为核心和骨干力量,涵盖在职党员、青年团员、普通居民、包片民警等多领域的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社区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环境治理、消防监督、文化宣传等工作。这支庞大的队伍又被细分为老党员先锋队、在职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亲情志愿服务队、“京北丽人”志愿服务队、治安志愿服务队、环保公益志愿服务队、“京北小卫士”志愿服务队等8支志愿者服务队。现将社区志愿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创新社区治理,弘扬志愿精神

  霍家营社区将创新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一是将志愿者管理与社区网格化治理有效整合,以四级网格为基础,按网格范围来设置党小组,党小组组长同时兼任网格长,70岁以下党员全部为网格员和志愿者,充分发挥网格内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挖掘社区人力资源,例如社区内老干部、老同志、热心群众等,建立网格化的志愿者队伍,使志愿者队伍成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中坚力量,让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力量得到了很大充实,缓解了网格化管理工作中人手不够的问题。通过社区居民志愿者队伍,使得社区问题能有效的反馈到网格上来,从而得到更快捷有效地解决。将志愿者管理和创新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有机结合,逐步实现“志愿者建在网格上”,以区域细分,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结构,确保社区居民家家有人扶、户户有人管,实现了全方位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和社区治理同覆盖、同管辖。

  二是积极开展志愿者群防群治工作,强化综合治理。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整合辖区资源,利用志愿者队伍,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不断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例如,不定期出动志愿巡防队在社区巡逻,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全体治安志愿者实名上岗值班,发现可疑事件及时上报,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加强了新形势下的群防群治工作,完善了防控体系,增强了社会面的防控力量,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和谐。

  二、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制度完善运行有序

  霍家营社区在社区东西门两侧,设立了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了办公桌椅等必要的办公、宣传展示、培训交流等设施,统一发放了志愿者服装,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组建制度完善运行有序的志愿者队伍,对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按时段进行明确排班,值班巡查时间定为每天早8点至晚5点,两小时一轮岗,到岗打卡,实现全年365天全天候无间隙的治安巡查值守,推动全年志愿工作常态化。为实现全员上岗,两委干部每周6小时义务执勤,志愿者划分为表格,4人一组,明确值班时间、地点,并用指纹机进行打卡,将志愿者值班表悬挂在服务站内,详细的记录志愿者上岗情况,每个班次的志愿者上岗前都拍照上传至社区公众微信群内,接受其他志愿者的监督。为方便管理,社区制定了严格的志愿者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用制度管人管事,推动社区志愿者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除却完善的志愿者招募、培训制度,社区一是建立了志愿者回馈机制,不定期举办团建活动,例如邀请志愿者们参加北京市农业嘉年华、观影《厉害了,我的国》,参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在以非物质激励的同时,增强志愿服务队的凝聚力。二是固定每月25日为“党员志愿者服务日”,当天,社区所有党员会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起进行社区卫生大扫除。

  三、工作者引领志愿者,拓展志愿服务新形式

  霍家营社区积极发动辖区所有力量,一是建立了“霍家营社区服务群”、“霍家营社区志愿者群”、“在职党员报到群”等24个微信群,利用微平台,为社区内所有居民提供沟通互助平台,借助网络拉近彼此距离。志愿者们通过在群内上报案件、提供信息、反映问题等方式互帮互助,譬如志愿者警示居民社区附近某段路塌陷需要绕行,告知居民车窗、车灯忘记关闭,甚至提醒物业人员楼道内有不良分子发小广告。不少居民凭借微信群找到了走失的宠物,寻回了丢失的钥匙、背包,解决了各种问题。例如2018年8月17日,志愿者王鑫在社区内散步时发现有一户居民家中厨房起火及时拔打电话通知物业,抑制了火情的扩大。事后,社区将他的义举发送到微信群中,获得了居民的一致点赞,大家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更有居民动情的说到“水火无情人有情,邻里守望见真情”。此项举措无形中了增强居民对志愿者身份的认同感,社区的志愿服务氛围愈加浓厚。

  二是深度结合“回天有我三年行动计划”,拓展志愿服务活动形式。2018年始,霍家营社区举办党建活动、团课活动、公益活动、培训活动、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累计200余场,活动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妇女维权、传统节日、非遗手工、交通安全、健康知识等,涵盖了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社区志愿者们分别以组织策划、维护秩序、宣传引导、提供技能、摄影摄像等不同的服务身份参与其中。活动形式广泛多样,志愿者们相互切换服务角色,最终将志愿服务演变成多种组合模式。

  四、搭建服务平台,创造服务条件

  50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以来,社区党支部落实“两队一星”工作机制,针对群众个性化需求和社区党组织工作需要,分别成立在职党员心愿认领队和组团服务队。短短半年时间,党支部针对在职党员已开展 6次志愿服务活动、12次“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共青团员回社区报到后,社区团支部与党支部密切结合,引导青年们也参与到“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中来,确保每项活动在职党员和青年团员都能结合自身技能和特长,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居民和社区。同时,社区积极相应昌平区“五方共建”政策,统计资源、需求、服务三大清单,协调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北青社区传媒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14家社会组织到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切实为志愿者们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创造多样性服务条件。

  此外,社区创新“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智能高科技手段,将“互联网+”的概念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建设了霍家营社区服务微平台,利用手机APP,志愿者可一键实现资源置换、案件上报等多功能在内的智慧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为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全方位志愿管理服务平台。

  二是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属于霍家营社区的人才数据库、信息库,平衡社区人力资源需求、商业需求和志愿服务需求,同时优化可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在社区中实行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度,由党员、积极分子带头,居民可以自发注册成为社区志愿者,鼓励居民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帮助社区内其他有需求的人群,参与的这些志愿活动将自动转化为积分存进积分卡里,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物品或等价换取其他人的志愿服务,这样,就通过探索这种新型志愿服务等价交换的新模式,形成一种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以此真正实现居民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不仅提升人员效力,还可以促进居民“邻里和谐”。

  推荐单位:首都文明办

责任编辑:张慧磊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