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左权民歌 抒开花情意——“新山歌社”之左权民歌专场
发表时间:2020-11-30来源:中国音乐学院青年媒体
唱左权民歌 抒开花情意
——“新山歌社”之左权民歌专场
  “兴民歌之风,扬民歌之韵”。11月18日,中国音乐学院“新山歌社”有幸邀请到山西民歌“活化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改鱼老师来到中国音乐学院“梦想剧场”教授左权民歌。
  今年已81岁高龄的刘改鱼老师,是山西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是左权民歌演唱的一杆大旗,被称为“山西民歌的活化石”。她演唱的《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门搭搭开花不来来》《土地还家》等曲目已成为中国民歌的世纪经典。从20世纪50年代起,刘改鱼老师先后应邀在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高校教授左权民歌,并对左权民歌的演唱和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总结出一套左权民歌演唱的六字真言,即“声美、情真、味足”,为左权民歌的挖掘、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天的课堂上,指导教师张天彤以山西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为开篇,详细介绍了孕育左权民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据张老师介绍,左权位于晋中地区东南部,地处太行山北麓,原名辽县。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此地牺牲,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左权将军,于当年9月18日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这里土地生长出的民歌不同于山西省内其他任何地区的民歌,极富艺术创造力,呈现出独特的黄土高原和太行山的味道,独树一帜,自成脉络。在左权,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体裁便是家喻户晓的开花调。左权的开花调常常以上句XX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在这里,不只是植物可以开花,石头、苕帚、玻璃乃至飞禽走兽都能开花,一切用来做比喻的东西都可以开花,歌者眼睛里看到什么,什么就能开花。开花调旋律委婉、清秀,节奏比较规整。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左权人民便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此期间产生了一大批反映抗战的歌曲,如:《红都炮台》《刘邓大军南下》《建立民兵队》《新中国》等,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士气,使处于艰难困苦战争环境中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也使得左权民歌艺术达到了新高度。
  刘改鱼老师教唱前,谈起了她自己的学习和表演经历,又结合她多年教授和编创左权民歌的体会,向同学们介绍了左权开花调及其演唱特色。随后,刘老师为同学们示范并教唱了《桃花红杏花白》《门搭搭开花不来来》《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建立民兵队》《摘花椒》《土地还家》等经典的左权民歌。应张天彤老师的请求,在每首歌正式教唱之前,刘老师先用左权方言诵读歌词,并反复强调演唱左权民歌时一定要注重对左权方言语音韵味儿的把握。除了方言,刘改鱼老师还详细讲解了歌中唱到的“呆”字。她说:“‘啊哈呀呀呆’中的‘呆’字是左权民歌中的一大宝,其他地方都没有。男女之间有很多的温柔和甜蜜都蕴含在里面,因此,演唱左权民歌时一定要用最美和最真的声音与情感来表现左权民歌的独有味道。”刘老师还就“呆”字的发声位置及用声技巧做了详细的示范和辅导。
  本次邀请的嘉宾还有来自山西的“橙色夫妻组合”高昆峰、崔瑞宁,他们夫妻二人是山西民歌的传承人,曾获得山西省杏花奖、中国原生民歌比赛大奖以及星光大道前五强。张天彤老师介绍说:“他们夫妻二人跟随地地道道的民间歌手学习,以民间学习为基础,又以学校教育为延伸,不但加深了对左权民歌的理解,而且还通过舞台展示极大地提升了左权民歌的审美度。”
  随后,高昆峰和崔瑞宁为同学们演唱了改编版的《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打酸枣》,高昆峰单独示范演唱了《交城山》,崔瑞宁还为大家示范了左权颇具特色的“小花戏”舞蹈动作,让同学们更加真切感受到左权民间艺术的多重魅力。
  最后,张天彤老师对当天上午和晚上两个单元五个多小时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说:“我与刘老师相识于2004年左权民歌擂台赛上。期间,慕名对刘改鱼老师进行了深度采访,自此,与刘老师结下了师生缘、母女情。在向刘老师学习了很多关于开花调知识的同时,也十分敬佩她立足民间、躬身泥土、扎根左权的从艺态度。如果说刘改鱼老师取得的艺术成得更多地益于民间传承,高昆峰和崔瑞宁二人便是民间传承和学校教育双渠道培养的典型范例。从他们夫妻二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对左权民歌的继承,又在继承中加以发展。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后多思考、多实践,即如何将民间唱法和在学院学习的演唱技巧有机结合,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将民间歌曲以最美的声音和表现力呈现在舞台上进行传播,这是音乐院校声乐学生应该思考的时代命题,也是今后践行的方向。通过传播彰显传承,在传承过程中不断为中国民歌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力,弘扬时代精神。”
责任编辑:高晟寒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