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发表时间:2017-09-29来源:中国文明网

    访谈现场 中国文明网 王楠 摄

    主持人:五年砥砺奋进路,文明力量正当时。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砥砺奋进的五年·文明的力量”系列高端网络访谈,我是主持人党建。今天,做客我们中国文明网演播室的三位嘉宾分别是:中央文明办三局副局长邓丽娟。

  邓丽娟: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中共吉林省白城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红霞。

  刘红霞: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全国人大志愿服务立法起草专家组成员李家华。

  李家华: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十八大以来学雷锋志愿服务新进展新成效

  主持人:欢迎三位作客我们的演播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那首先想跟邓局长聊一聊,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都取得哪些进展和成效。  

  邓丽娟: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着力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有机融合,着力从参与重大活动、抢险救灾为主,向服务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拓展延伸,形成了志愿服务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开创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鲜明提出“学雷锋志愿服务”这个响亮的口号,树立起“学雷锋志愿服务”这个闪亮的品牌。是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社会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越来越高,成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有力抓手,成为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第二个方面,是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中央文明委、中央文明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比如说《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社区志愿服务方案》等。还有大家普遍关心的《志愿服务条例》也于近日正式公布。这些都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政策保障、法律保障。

  第三个方面,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的注册人数逐年增加,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从青年志愿者到老年志愿者,年龄层次更加丰富;从职工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到党员志愿者,人员构成更加多元;从行政力量推动为主到群众自发建立起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力量日趋活跃。

  四是志愿服务的内容日益广泛。各地各有关部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精心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项目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交通、治安、扶贫、环保等多个领域,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服务国家发展、满足百姓需求、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载体。

  五是全社会的志愿服务意识不断加强。这些年,我们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方式,将弘扬志愿精神的要求体现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公民守则之中,体现到家庭建设和学校教学之中,积极培育志愿文化,努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有利于弘扬志愿精神的生活情景,“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如何积极培育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

  主持人:像您所说的,我们在积极推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那李教授,我们要培育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应该注意把握哪几个关键点?

  李家华:我认为培育中国特点的志愿服务文化,建立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制度,一般至少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一是要正确定位志愿服务,充分认识志愿服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精神价值。我们认为,精神文明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本质内涵,所以志愿服务作为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搭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平台,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同时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进而能够凝聚精神财富、建构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以,经过长期的志愿服务努力,我国在志愿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中,已经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有本质区别的发展道路,它不是源于宗教性的慈善服务,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做点好事,它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家现代治理结构与社会公益事业格局的高度。

  二是要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培育和创造中国特色的志愿精神、志愿文化,必须高扬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的价值导向。我国志愿服务是学雷锋活动的延伸和升华,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建设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就必须坚持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三是要坚持文化自信。习总书记讲得非常好,他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所以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既需要紧密结合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但同时更需要中华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培育中国特色的志愿精神、创造中国特色的志愿文化,我认为才能做好。当然,我们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维度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中国志愿精神;共建共享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为核心理念;以“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这种生活方式、这种文化、这种符号,构建中国的志愿文化。

  如何深入推进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

  主持人:刘奇葆同志多次强调,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关键是制度化,重点在社区。想跟三位聊聊,如何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邓丽娟:为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央文明办专门下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提出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路线图”,推动各地建立健全招募注册、培训管理、表彰激励和政策保障等制度,大力推广“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的活动方式。中央文明办专门将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情况列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对在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点,建立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记录、兑换服务、褒奖激励制度;开展文化、医疗卫生、法律、环保、消防等专业志愿服务提出明确要求,用机制的力量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地。  

  在健全完善志愿服务嘉许激励机制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主持人:红霞部长,白城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刘红霞:我们连续开展了四年优秀志愿者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另外,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促进和激励引导下,我们也出台了先进典型的帮扶和奖励措施,包括资助奖励和免费体检、免费乘车、免费旅游等福利,以及对家庭困难的先进典型进行资助。

  李家华:我感觉从邓局长和刘部长讲了以后,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要把激励机制做好,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其实在志愿服务中,建立嘉许激励机制是整个志愿服务系统中的一个模块,所以必须从整个系统角度来思考,才能有高的站位。第二,我有一点感触,我刚才走进中国文明网工作区的时候,我看到有两个资料,一个是《好人365故事》,一个是《中国好人传》。我感到从国家这个角度来给这些做好事的人树碑立传,是最高的精神激励。如果家里面有一个人进了《中国好人传》,我想全家都会很光荣。所以志愿服务嘉许机制首先是对好人的认定,认定以后它就会变成一种文化符号。所以志愿服务嘉许机制首先是对好人的认定,久而久之它就会演变成一种符号,这些被嘉许的人代表社会的先进、代表社会的价值取向,代表我们精神文明的符号。这个符号就能产生导向作用、引领作用,这是激励的意义。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社区的角度、学校的角度,建立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多层级的嘉许激励机制,这一条是我们后面要走的。另外,我们要借助这次《志愿服务条例》的公布,在志愿服务的嘉许机制上创新、发展,推动整个志愿服务事业能够走向更高的水平。

责任编辑:贾 玉韬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