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底色更加鲜亮 美丽风景日益显现——走进青海西宁市城北区-中国文明网
文明底色更加鲜亮 美丽风景日益显现——走进青海西宁市城北区
发表时间:2023-12-27 来源:精神文明报
字体:
打印:

马路上,礼让行人的车辆井然有序;餐馆里,顾客自觉打包,“光盘”行动成为新风尚;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抹忙碌的“志愿红”,用志愿服务擦亮“文明招牌”……这些风景线构成了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的文明蓝图。

近年来,西宁市城北区创新工作方法、聚焦民生改善、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推进城市文明更新的有效路径,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底色更加鲜亮,美丽风景日益显现。

让文明实践“触手可及”

“阿姨,您这血压有点偏高,日常饮食要注意清淡,多吃些水果蔬菜。”6月25日,湟水河畔社区开展“便民服务进社区 义诊活动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为社区老人们测量血压、血糖,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耐心解答老人们提出的健康问题。

参加义诊的老人纷纷表示,自从社区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贴心的诊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对老年人来说方便又暖心。

湟水河畔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红’绘就文明‘绿’”“同饮一河水,共护母亲河”等主题活动,在湟水河畔,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忙碌工作的身影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在我们日子已经很幸福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更美好的蓝图,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搬几个马扎,和居民们面对面围坐在一起;用一口乡音,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这就是城北区家喻户晓的“五老”宣讲团,宣讲员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群众聚集在哪里,宣讲就讲到哪里。在让党员干部当好志愿者的同时,还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触手可及”。

2023年以来,城北区依托7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发动各类宣讲团、文艺骑兵、志愿服务等队伍,开展六大类二十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弘扬雷锋精神 共建幸福北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让志愿服务融入日常

“你好,现在是红灯请稍等一下,乱穿马路很危险,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城北区门源路十字路口,失去双手的残疾“文明使者”张生魁格外惹人眼。小草帽、红马甲和一个金属哨是他上班时的所有装备,不时吹响的哨声就是他对不文明行为的警示。

城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工作培训会,让交通劝导员们掌握更专业的交通服务方法,把文明出行的理念带给更多人。与此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针对辖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积极组织开展“学雷锋关爱独居老人”“志愿服务送关爱、送温暖、送方便”等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中午12时,位于美丽水街社区的“幸福食堂”里已经热闹起来,志愿者们正在为老年人端上营养餐。老人们一边等待就餐一边拉着家常。“幸福食堂的饭菜价钱不贵,菜色也好,饭后还可以读书、读报、下棋,我们吃饭方便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美丽水街社区李大爷边吃边说。美丽水街社区幸福食堂专为辖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优惠券,志愿者们为出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幸福食堂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吃饭就餐场所,同时搭建了一个良好的邻里交流互动平台。

城北区以“幸福食堂”为载体,围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精心打造“为老”志愿服务项目,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方便安心、舒适的休闲场所,老年幸福院内设立活动室、图书室、乐器室、多媒体室、健身室和食堂,并扎实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真正把“幸福食堂”办成了“老人开心、子女安心、组织放心”的“三心”幸福工程。

走进大堡子镇朱北村,漂亮的彩门、干净整洁的道路、别具特色的文化墙,沿路铺开的二层新民居,美丽的人居环境令人艳羡。

谈起朱北村这些年来的变化,村民朱海富深有体会,在他的脑海中,之前的朱北村基础设施条件差,村庄建设落后。这几年,朱北村坚持把改善全村基础设施作为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先后实施退院还路,村组道路硬化、村庄文化广场建设、“一事一议”小巷道硬化、“清理三堆现象”等一批惠民项目,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优化升级,连续多年的努力,让村庄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在朱北村,有的党员志愿者化身“宣讲员”,进组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向村民讲解文明创建知识;有的党员志愿者化身“监督员”,为推动农村“五治”工作贡献力量;有的党员志愿者化身“引导员”,引导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

让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这里曾是一排煤房,根本没有休闲之地,出门地上潮湿,晚上黑灯瞎火。如今小区干净整洁,房前屋后都种满了绿植,安装了健身器材,大家不出小区就可以锻炼身体!”说起柴达木路木材厂家属院的变化,小桥大街街道新海桥社区的周先生满脸幸福。

柴达木路的木材厂家属院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由于历史原因,院内煤棚乱搭乱建严重,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小区改造迫在眉睫。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小区居民主动参与拆除违建,为工程施工和整个小区环境改善奠定了基础。改造后的老旧小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到位,居民生活更便利、心情更舒畅。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声声发自肺腑的称赞,充分说明老旧小区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如今,步行5分钟就能到幼儿园,10分钟能到超市,12分钟能到商场,15分钟能到健身房;最近的银行只要走3分钟……15分钟,不仅是一个时间数字,更是居住在城北区各个小区居民幸福感的标尺。

2023年以来,城北区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计划投资1.7亿元,对小桥大街片区、建设巷片区等32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外墙保温、屋面防水、更换窗户、燃气管网更新改造、排水管网改造、供电线路改造、道路恢复、便民服务设施等,一个又一个民生项目、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用,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条条背街小巷精致如画,一个个集贸市场提档升级,一座座公共卫生间明亮整洁……干部群众文明创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而今,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

【责任编辑: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