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文明之风引领城市发展新风尚-中国文明网
辽宁沈阳:文明之风引领城市发展新风尚
发表时间:2023-11-01 来源:新华网
字体:
打印:

  社区道路干净整洁,城市书房焕然一新,乡村美丽宜人……目之所及皆是“文明风景”。

  近年来,沈阳市以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蔚然成风,人民群众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着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铸造“文明之魂”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沈阳市沈北新区于2019年8月和12月,先后被确定为市级、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单位。沈北新区通过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文明实践活动互促互融,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文明实践所、120个文明实践站、483个特色实践点,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机制,丰富学习教育形式,融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图为沈阳市沈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五维智能运行管理系统示意图(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安呈浩摄)

  沈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借助爱心企业、协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开设“红色书籍阅览图书室”“红色流动书屋”,把学习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党员群众根据个人学习习惯和内容自行选择,还可线上预约“党史宣讲”“政策讲解”等服务项目……通过学习和实践,党员群众实现了思想再充电、精神再补钙、行动再加油。

  图为沈阳市沈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演示志愿服务五维智能运行管理系统操作(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安呈浩摄)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扎根基层中服务基层,让群众的期盼在这里实现,让难事儿在这里得到解决。

  据了解,沈北新区在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链条化上下功夫,设立的“幸福坊”志愿服务平台,对群众需求实施项目化服务。“致富帮帮团”开展助农富农活动,“妈妈客厅”开展妈妈讲堂和邻里心相连活动,“红色故事会”进行不同红色主题演讲,“树荫艺术家”教群众走入艺术的殿堂……

  以文化人传承繁荣城市文化,厚植“文明之根”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时代公园内的时代文仓城市书房,由沈阳工业遗产旧东贸库改造而来。东贸库是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开始建设的共和国第一代仓储园区,是沈阳市现存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仓储建筑群。

  走进时代文仓城市书房,琳琅满目的书籍整齐摆放在有质感的书架上,书香扑面而来……简洁大气的布局营造出温馨的阅读氛围,临窗而坐,抬头就能将森林迷宫的绿意尽收眼底,蜿蜒的小径在绿树的掩映下闪耀着彩虹色的光,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王国……

图为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时代公园内的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内一角(9月18日摄)。新华网发(安呈浩摄)

  高颜值的书房内不仅有舒服的阅读环境,还收藏有政治、艺术、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的10万余册书籍,是集文化、艺术、休闲等于一体的面积达55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城市书房带给读者全新的读书体验,是沈阳市新一代的精神文化符号和文化地标。

图为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时代公园内的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内一角(9月18日摄)。新华网 钟云松 摄

  文明创建离不开精神的涵养,城市书房彰显特色魅力。

  近年来,沈阳市相继下发了《沈阳市城市书房、城市书屋建设方案》《沈阳市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时代文仓城市书房是沈阳市城市书房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和丰富了沈阳城市的形象和气质,还提升了城市品质和文明力。

  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夯实“文明之基”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地处辽中区北部的于家台村,是沈阳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一个美丽缩影。通过6年多持续奋斗,于家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荣获辽宁省文明村镇、辽宁省旅游示范村、辽宁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0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图为沈阳市辽中区于家台村红色教育基地外景(9月18日摄)。新华网发(安呈浩摄)

图为沈阳市辽中区于家台村红色教育基地内一角(9月18日摄)。新华网发(安呈浩摄)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推动乡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于家台村党总支书记佟亮在接受采访中表示。

  只有抓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牛鼻子”,才能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于家台村坚持村集体资源收益最大化,通过平台竞价发包,实现收益最大化;坚持村集体资产资源化,老村部、村公园、搭棚等村集体资产委托给村办企业经营,经营收益分红给村集体;坚持资金、资产、资源清理一体化和集体创收多元化。2023年上半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资成立了于台印象实业有限公司和于台印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

  乡村民风的树立在于点滴教化、润物无声。于家台村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等举措,逐步提高村民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开展“鲜花寄哀思 践行绿色祭”等移风易俗活动,营造绿色清明氛围;每季度召开红白理事会,对大操大办等现象实时监督并制定下一步工作方向,引导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自身做起,对红白事报备走流程,确保不超标;继承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尊敬父母、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健康科学、文明节俭的新风气。

  幸福路、衷心路、孝悌路、谦恭路、和谐街、文明街、自由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价值观嵌入乡村道路肌理,带动乡村风貌的改变。80岁老人过生日可以领红包,孩子考上大学可以领奖学金,入伍参军也有嘉奖……佟亮说:“我们村本身没有历史,我们要通过文化赋能为乡村书写出新的历史。”

  五年德治引领下的于家台村重建了农民本体价值和村庄生活意义的力量和精神。这种力量和精神,就是乡村振兴所需的内生秩序的播种机与催化剂。

  不断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打牢“文明之本”

图为沈阳市皇姑区牡丹社区一角(9月18日摄)。新华网发(安呈浩摄)

  走进皇姑区牡丹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很是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社区的养老食堂,“价格便宜、种类丰富、分量还足,我们一天能卖出300多份呢……”

  这是牡丹社区党委立足地域特色,将“劳模工匠精神”作为社区文化精髓融入社区建设,以“大国重器”为主题,以“两轴+两园”为改造思路,唤醒沈飞工匠精神记忆,打造品质养老社区的一个缩影。社区办公房内设置养老专区,内有养老食堂、老年活动室、助浴室、日间照料室、多功能大厅等房间,提供配餐、娱乐、康养等服务项目,满足老人日常生活需求,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

图为沈阳市皇姑区牡丹社区办公楼一角(9月18日摄)。新华网发(安呈浩摄)

  此外,牡丹社区还成立了“牡丹劳模志愿服务队”“巾帼萤火志愿服务队”“老兵义务巡逻队”等社区志愿组织,利用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为居民免费理发、修理家电、开展文艺汇演等,将居民请出“小家”融入“大家”,打造充满友爱与奉献精神的“红色幸福牡丹”。

  据了解,牡丹社区党委结合辖区特点,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秉承“民事共商、社区共建、家园共治、成果共享”工作理念,搭建互信共赢、协调配合、议事共建平台,全力打造“与邻为伴、与邻为乐、与邻为善、与邻为助”的“两邻”品质幸福圈。

  牡丹社区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核心,摸准居民群众需求,遵循“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原则,成立居民议事委员会,建立协商议事厅,将社区居民转变为社区治理的主体,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的民主形式,形成“我的家园我做主,我的小区我来管”的管理理念。

  “牡丹社区之前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老旧小区改造一开始就坚持问计于民,‘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都是居民说了算。”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说,牡丹社区通过创新党建模式,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了区域化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切实解决了一大批民生实事,补齐了一大批短板弱项,让群众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文明创建为人民,文明创建靠人民。沈阳市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过程中,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创建过程变成回应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增进市民福祉的过程。

  城因人聚而兴,人因城美而荣。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沈阳人民共创共建的强大合力推动下,一个“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的新沈阳正崛地而起。(钟云松 王曦)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