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内蒙古大学:石榴花开沁书香 桃李相依满庭芳
发表时间:2022-05-26来源:内蒙古日报

蒙古学学院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2021级新生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桃李湖畔景色美。

  “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伴随着张舒然同学一首激情歌曲,牧西叶乐同学翩然起舞……

  这是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举办的“安纳尔·安达”青年成长沙龙活动中的一幕,表演者正是一组结对子的“好安达”。

  “在学习蒙古语过程中,我有不会的问题就去请教牧西叶乐,她总是耐心解答。我们还一起过中秋节、参加社团活动……”提起和牧西叶乐交往的点滴,张舒然觉得很温馨。

  去年9月,蒙古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首次开设蒙古语言文学班。刚一入学,来自全国12个省区的25名同学就在学院安排下与蒙古语言文学基地班形成“安纳尔·安达”结对子班级。

  “安纳尔·安达”的意思是“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好朋友”,“安纳尔·安达”多民族学生互嵌式成长社区育人项目的蓬勃生长,是内蒙古大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师生一起成长进步、共同团结奋斗的鲜活见证。

  一颗初心,一份嘱托。

  “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深情的嘱托,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大学各族师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这所历史悠久的北疆学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为我们党在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内蒙古大学始终视民族团结为生命线,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使命担当,引领广大师生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国家和事业之中。

  这段时间,学校在蒙古文古籍整理挖掘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胡仁乌力格尔(300部)整理与研究》《哈斯宝与红学研究》通过结题验收。《农牧交辉:多维视角下的战国秦汉时期北方长城》《清代蒙古族别集丛刊》《神骏走过的记忆》等一批高水平科研著作面世,透过不同视角,还原内蒙古各民族发展史上厚重的记忆,见证团结奋斗、融合发展的历史。

  “我们必须扩展视野,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深度整理蕴含在民族文化经典中的民族团结深刻内涵,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文学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表示。

  与此同时,自治区重大专项“东北亚语言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各项研究任务基本完成,“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这两个科研平台的建设,为蒙古文古籍的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支撑。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存储数字化蒙古文古籍文献最多、检索分析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国际一流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中心,为我国民族文化建设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化新平台。”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项目实施负责人飞龙说。

  2020年,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获国家四部委批准建设。作为承担着重要使命的国家基地,学校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破壁垒布局谋篇,汇聚多团队力量,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等学科群建设,协同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领域共同发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围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学校在北方民族历史文化、古籍文献保护、少数民族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取得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10卷本)、《内蒙古牧区工作成就启示研究(1947-1966)》《蒙古马精神》等一批科研成果,为传承和发扬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民族地区发展问题提供了高水平理论支撑和决策咨询。

  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为更好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把民族团结和思想政治教育做实做深,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读》等纳入通识教育选修课体系,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还在全区率先开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有机融入本科生思政课。在“旗帜·领航”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中,通过以项目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整个教学与科研过程中。

  转轴拨弦,轻拢慢捻……“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宣讲团成员白冰,演奏了一首红色革命乐曲《南泥湾》。伴随悠扬婉转的旋律,300多名师生重温和学习了革命战争年代南泥湾大生产那段艰苦而又光辉的岁月……

  “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的组建与推进是学校将理论宣传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实践探索,这支宣讲团,以骑兵的姿态,通过诗歌朗诵、微课堂、故事分享等形式,让新时代党的理论光芒在青春旗帜上高扬。

  同时,学校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大力推进7个课程思政示范学院、26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构建全覆盖、全类型、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人心、深深扎根。

  在温暖友爱的校园大家庭里,各族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草原雄鹰·创新之家”“骏马舞蹈团”“牧歌合唱团”, 一个个学生社团意趣盎然、拔节生长;“我的肩膀能挑多重的担子”“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一场场主题活动、团日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依托“桃李大讲坛”“北疆理论风景线”等学习阵地,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汇聚为共同进步的合力……蓬勃发展的校园文化,凝青春之姿、聚青春之力,绘就着一个个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

  沐浴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牢记“国之大者”,学校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三全育人”的着力点,整合优质资源、汇聚育人合力,逐项分解育人各环节的工作目标、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构建了“党委主责、思政主题、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主线、队伍主力、制度关键、服务保障”的工作体系。

  利用校史馆、民族博物馆等自治区级教育基地,学校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文化普及和文明培育活动,激励各族干部群众鼓足干劲,合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沁润书香,满庭芬芳。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内蒙古大学各族师生意气风发、砥砺奋进,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一起守护好北疆大地这片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亮丽风景线!(记者 白莲)

责任编辑:杨 学静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