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高新区:深化文明实践 共建文明家园
发表时间:2023-02-24 来源:中国文明网

  党的声音有宣讲、志愿服务有队伍、群众需求有帮扶、文化活动有场地……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依托区文化中心重新打造2000平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行业部门优势联合打造20处文明实践基地,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域覆盖。镇(街)层面,推进所站全部达到“五有”标准,一站一档进行管理。打造160家“融爱微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联动宣讲入脑入心

  末冬时节带着些许寒意,但初村镇冢子庄村的宣讲现场却暖乎乎的。

  村民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语润初心”宣讲团的宣讲员结合着老百姓身边的鲜活事例,生活变迁,声情并茂地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

宣讲活动现场。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党的理论宣传普及工作,高新区广泛吸纳优秀青年、党员干部、山东好人、道德模范、威海好人等常态化开展“理响高新〞理论宣讲活动。初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乡村振兴专员、选调生、社会公益组织为主体,打造“语润初心”宣讲团,进社区、企业、乡村,走到群众身边开展理论政策、觉史法律等内容的联动宣讲,并通过线上线下,以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把党的声音和政策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送进了群众的心坎里,满足群众学理论用理论的多样化需求。

  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挖掘百名乡土人才资源,引导吸纳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道德模范、退役军人等加入“小喇叭”微宣讲志愿服务队行列,组建群众身边永不走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力量。微宣讲利用日常的零星时间深入社区、学校和商户,讲述革命故事、亲历的时代变迁、党史学习感悟,通过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机结合把党史学习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寻常百姓家。

  志愿服务有心暖心

  “好了,大叔,这一下屋里亮堂了……”说话的是滨州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时雨”志愿服务队的戚师傅。

志愿者为居民服务。

  高新区组织各志愿服务队贴近基层,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探索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机制,精准服务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立足解决社区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需要,怡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全面群众大走访活动,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楼长、志愿者等走街串巷、上门走访,听取和收集社情民意有针对性的建立“一对一服务、一帮一结对”,通过开展社区亲子DIY、慰问空巢老人、扶贫帮困等多层次的志愿服务活动。

  高新区注重结合群众需求抓项目品牌化打造,围绕解决社会民生所急所盼等重点任务,依托行业部门、社会组织和爱心商企三大板块,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库,实施志愿服务项目“伙伴计划”

  培育暖心志愿服务项目30个,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在哪里”。

  文化惠民滋润人心

  夜幕降临,吃过晚饭的居民陆续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看书、打球、跳广场舞……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了群众的生活,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文明实践活动。

  高新区充分利用“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等平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红色资源,组建7支农村常态化宣讲队伍,举办“喜迎二十大,宣讲进万家”系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先进典范。打造窑窖体验馆,联合威海市我家剧组,在佃里院村窑窖遗址开展“感受窑窖魅力 传承非遗文化”儿童陶艺制作体验活动;打造佃里院村史馆,以村史馆为依托广泛开展志愿宣讲活动,传承传统文化。深挖乡村道德先进典型,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最美家庭”“最美人物”“星级文明信用户”等典型评选工作,并把身边的好人好事以文艺演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为传播。利用“村村通”广播播放移风易俗音频,增强移风易俗工作的传播力,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抓紧抓实、落细落小。

  高新区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充分整合辖区内各文化阵地资源,面向群众免费开放,进一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供稿:山东省文明办 山东文明网)

责任编辑:张 殊凡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