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厦门:文明实践活动“沉下去” 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发表时间:2022-02-14来源:厦门文明网

  学史以明志,鉴往而知来。2021年以来,在厦门,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2个实践所、531个实践站以饱满的激情、创新的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市推向深入。红色旧(遗)址里的沉浸式实景课堂、舞台上的讲古忆党史特色活动、社区里热气腾腾的党史宣讲、指尖上鲜活生动的“5G+XR”红色研学、家门口暖心解忧的为民办实事……在厦门市委文明办的高位谋划、统筹推进下,覆盖市、区、街镇、村居、小区五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上下联动,充分发挥本地特色优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出新出彩,激励和动员广大群众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讲古”方式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厦门市同安区 供图)

思明区滨海街道上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出“榕树下的党课”,受到居民欢迎。  (厦门市滨海街道 供图)

  感悟思想伟力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飞入寻常百姓家” 

  推动党的新思想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任务。在厦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的主阵地,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大讲堂、学习班、服务站,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厦门擘画了发展蓝图……”去年4月,在集美区杏滨街道康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市委讲师团成员王哲开展专题党课,结合厦门实际,与党员群众一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党员们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干部们表示,要紧密结合本职工作,以行践学,退休老党员则从时代变迁、精神传承等方面畅谈感受。83岁的老党员杨继祥说:“不管年纪多大,都要认真学习党史,年轻人更要加强学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从那时起,信仰就是我们队伍高扬的战旗;从那时起,信仰就如同血脉融入党的肌体……”近日,“宣讲颂党恩 翰墨映初心”理论宣讲会在思明区鹭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宣讲者们不仅宣讲,还采用诗朗诵、唱红歌、闽南话讲古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党员群众心间。

  去年以来,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结合起来,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开展全覆盖主题宣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感悟思想伟力,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用好红色资源 

  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党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红色资源则是一份生动的“活教材”。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把本地各类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充分挖掘调动起来,将理论宣讲与文艺宣传相结合,不断因地制宜、创新形式,探索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群众中“流行”起来。

  在湖里区,南音、歌仔戏、三句半、答嘴鼓、布袋戏等本土特色曲艺轮番上演,党的辉煌历程和创新理论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心。

  集美区发挥辖内红色资源优势,将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交往合作的故事创作为集美红色党史漫画,通过“天下集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传播,让群众牢记身边红色历史。

  海沧区以街道和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搭建理论宣讲、社会宣传等8个平台,孵化组建21支各具特色的专业志愿服务队。统筹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类场馆设施,拓展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着力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

  在榕树下办读报点、在公园里开讲古场、在社区中辟朗读亭、在楼宇中设服务点、在高山上建党校……同安区让邻里公共空间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厝边课堂”。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云平台采用闽南话和普通话讲述,结合布袋戏、南音、答嘴鼓等闽南特色表演,录制“双语”宣讲视频,采用连载方式,每周一集讲述同安本土的红色故事。

  翔安区培育打造“一站一特色”。在新圩,通过马塘精神主题馆展示“瘦马塘”的巨变,让市民切实感受“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马塘精神;在马巷,五美家风教育馆成为厦门乃至福建首个社区家风教育馆,既是翔安区特色家风文化的展示窗口,又是广大居民群众家风建设的学习园地。

  一场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充分发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市掀起新高潮。

  为民办好实事 

  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为民办实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厦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扎实开展各类为民服务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

  解民忧,深入基层办实事促和谐——思明区组织“红色印记讲述人”实践活动,践行“千百万群众工作法”,运用“万家和”调解服务平台,为群众排忧解难。同安区培育“百孝圆梦”“父母学堂”“流动家长会”“助学圆梦”“高山上的阅读”“暖心宅急送”等20多个品牌项目,为群众送去温暖。

  淳民风,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乡风文明——海沧区开展“海沧火把节 油炬走境闹元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清明诗会、“闽南食俗共传承 党的关怀暖人心”等十余场传统文化活动。2021厦门海沧芦塘耕读文化市集活动助农消费20余万元,在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同时,也推进文明实践与文明创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聚民力,多方携手形成基层治理共同体——湖里区针对困扰小区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居民参加社区、小区事务的协商议事平台,协调驻社区单位、企业、开发商等共同参与,激发居民参与自管自治,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使用效能,有效解决了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类矛盾纠纷。

  文明实践只有做到供需对接、精准发力,才能得到群众认可。厦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探索由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接单”,最后由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模式。如今,厦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先后设计开发线上平台,进一步打通文明实践供需对接渠道,推动队伍、阵地、项目、资金等优质资源分级分类设定下沉,为群众提供定制服务。

  鉴史观今向未来。下一步,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切实总结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不断探索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凝聚更大精神力量,激励广大群众奋发有为,走好新的赶考路。(厦门日报记者 黄琬钧)

责任编辑:苏 文彬 张殊凡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