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点点微光汇成灯塔 书写“小城大爱”
发表时间:2022-10-09 来源:常州网

  “窨井盖堵了,请通知维修”“上午给十多位老人送重阳糕”“垃圾桶满溢,要尽快处理”……国庆节放假,76岁的孙晓明却忙得脚不沾地。这位拥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觉得,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每天最开心的事。

  孙晓明是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741”志愿兵团的一员,自“兵团”成立以来,活跃的注册志愿者,已有2989名。

  “741”,名称取自“戚墅堰”三个字的方言谐音。“741”志愿兵团寓意:锻造“7”支铁军,活化联盟共建、阵地打造、项目实施、品牌内涵“4”大维度,共建“1”个美好家园。4年来,“741”兵团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他们在城市各处闪烁着微光,在最需要的时刻成为温暖人心的灯塔,构建了共育、共融、共情的志愿服务格局。

  7支铁军,凡人善举汇暖流

  “老师,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收集这些门票的?”“这张门票后面有什么故事吗?”2月24日下午,戚墅堰东方小学二(1)班的教室里,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老师——来自戚墅堰街道花溪社区“能人帮帮团”的张汉明。

  张汉明是“741”兵团一名志愿者,也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门票达人”,50多年来收藏了3万多张各类门票,其中不少和红色主题相关。当天,他图文并茂地带领学生们沉浸式体验,感受家乡的底蕴和祖国历史,讲述红色门票背后的红色故事。

  “学校和社区共建,引入有专长的志愿者,补充了教师资源,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也让孩子们开拓了眼界,长了见识。”戚墅堰东方小学副校长高丽娟说。

  像张汉明一样,各展所长的志愿者遍及戚墅堰大街小巷。“741”兵团吸纳了退休职工、退役军人、社会组织等身边力量,细分服务领域。打造了理论戚骑兵、文艺轻骑兵、阳光帮扶团、便民勤务兵、特战冲锋兵、铁骑救援兵、法安护航兵等7支半职业化志愿队伍,逐步实现了志愿服务由零散到系统、由简单劳动型向专业服务型转变,让志愿服务开展长效有序。

  在马路上疏导交通,在党建文化公园开展理论宣讲,为独居老人送药上门,为居民开展健康义诊……依托“先行讲坛”“8号训练营”等平台,志愿者“铁军”获得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家政服务等知识培训,在文明创建、疫情防控、重点项目中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为基层治理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凝聚合力,“诚”就居民幸福圈

  “汪爷爷,这个智能水表可以监测您的居家用水情况,若监测到异常会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社区工作人员和您的紧急联系人手机上,我们就会马上来看您!”中午,花苑社区工作人员李东鸣来到老人汪宗怀家中,查看智能水表运行情况。

  李东鸣口中的“智能水表”,是常州通用自来水公司作为街道的“志愿发展合伙人”,面向街道高龄独居老人推出的“智能水表远程监测”项目,高效解决了独居老人居家养老的部分难题。

  “我们引入了公检法、教育、医疗、企业等资源,已有45家联盟单位成为志愿发展合伙人。”戚墅堰街道团工委书记费颖介绍,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老旧小区多、治安情况较复杂,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温暖。

  “活动非常多,都忙不过来了。”最近,怡情书画院负责人桑九伟带着书画院的志愿者们,忙着策划“喜迎二十大 丹青颂中国”绘画展览。桑九伟说,书画院成立以来,得到了街道的引导和扶持,如今已成为本地颇有影响力的文艺志愿服务团,他们用画笔描摹家乡风貌,抒写心中的热爱,吸引了一帮群众“粉丝”,其中不少人被书画院免费收为学生。

  桑九伟说,家门口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圈”出了自己的充实人生,也“圈”出了附近街坊们的美好生活。

  今年以来,街道凝聚各方合力,已为70岁以上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造福275户居民;为307个特殊群体安装了门磁、烟感、智能手环等设备,网格志愿者实时监测,全天候服务;派出所、物业公司、检察院等单位轮值驻点的“老兵网调站”,成功调处各类纠纷172件。依托小红馆、共享客厅等13个志愿驿站,“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经成为居民共识。

  守望相助,凝结强大“邻聚力”

  “今天花了50积分,还剩500积分。”端午节,戚大街社区居民司小三来到新时代购物超市,出示一张“同心卡”,用里面的积分“购买”了2袋蛋黄肉粽。卡上的积分,是前阶段担任社区防疫志愿者时获得的。端午期间兑换积分的社区志愿者,还能享受8.5折优惠。

  今年4月起,街道“同心联盟”启动,构建积分激励体系,向志愿者发放“同心卡”,用“积分抵扣”的消费形式回馈志愿者,激发其参与热情。在微信小程序“同心联盟”志愿服务平台上,可以看到志愿者信息、发布志愿活动、发放或扣除积分、查看兑换记录和排名。

  “同心联盟”吸纳了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广电、新时代购物超市、隆隆精选批发超市等十多个爱心商家,涵盖医、食、药、用等消费领域。“我们在河苑社区有5家店,方便志愿者们就近兑换商品,为志愿服务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隆隆精选批发超市店长查磊鸿说。

  一束光可以照多远?在戚墅堰街道党工委书记潘俊看来,向上向善、帮助他人,凡人微光可以汇成爱的火焰。

  “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中,搭建‘供需之桥’,建立‘助人自助’制度很重要。”潘俊说,志愿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价值引领、道德塑造、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等多种治理功能。通过贴近、精准的志愿服务,有效激发了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了协同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让社区既成为“生活共同体”,也成为“治理共同体”。

  平凡生活中,志愿服务如何常态化?潘俊说,政府作为规划者、推动者、监督者,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从法律法规上加强管理和规范,鼓励志愿服务组织自主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要发挥联系政府和社会的中介作用,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和规范各类志愿服务资源。

  一身红马甲、一个大喇叭,成为让人安心的身影;无处不在的“志愿红”,点亮了城市,也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在戚墅堰,一茬又一茬向上向善的力量拔节生长,志愿者们在活动中成长,也在成长中散发光与热。(刘懿 蒋燕 束网)

责任编辑:王 楠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