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浙江嘉兴秀洲区:别样清明一样“情”
发表时间:2020-04-08来源:嘉兴日报

  时至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来。一场疫情让清明节变得特别。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线上+线下”文明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志愿者鲜花代祭扫、网上祭扫、做青团慈善敬老等活动,让传统节日更“清明”,更“文明”。

  文明祭扫寄哀思

  今年清明,秀洲区大力提倡网络祭奠、撰写感言体会等文明祭祀活动,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在嘉兴泰石公墓移动祭扫云平台,点击页面下方的“祭祀”,输入已故亲人的名字,首先跳出了泰石公墓的全景图,接着呈现的是已故亲人的墓穴照片,墓碑上的刻字和照片十分清晰。

  往年清明节前夕,一波又一波的市民赶往墓地和安息堂祭扫。今年,一场疫情让祭扫方式变得很特别。“云祭扫”、“云追思堂”……用家庭追思、网上祭奠、远程祭祀等安全文明的缅怀方式代替实地实物祭扫,以此寄托哀思、祭奠逝者,用绿色祭奠方式,让传统的清明节回归“清净”与“文明”。

  戴上口罩,出示绿码,进入园区……前不久,一群特殊的扫墓者来到嘉兴泰石公墓,他们身着黑色服装,戴着口罩,手捧鲜花,路过每一个墓穴都会轻轻地放上一束鲜花。现场一片肃穆,这些便是秀洲区招募来的代祭扫志愿者。

  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情。电子蜡烛、踏青遥寄、居家追思……清明祭祀的目的是为了寄托哀思,缅怀先人,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近年来,秀洲区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内容,营造浓厚氛围。在此次清明主题活动中,秀洲区提倡网络祭祀、代为祭祀、居家祭祀,通过招募志愿者代为祭扫,整理遗物、翻阅相册等方式缅怀逝者。

  同时,树立“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绿色祭祀理念,提倡用鲜花、鞠躬等简约环保方式进行祭扫。提倡错峰祭祀,主动避开周末和清明假日等高峰期,错时错峰进行现场祭扫;提倡安全祭祀,遵守现场祭扫相关防疫规定,配合做好查验“健康码”、测量体温等疫情防控措施,科学佩戴口罩。

  邻里守望暖人心

  清明期间,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也带动着邻里间的守望相助。艾草香,清果糯,一场场“包青团 送青团 忆清明”的文明实践活动有序进行,我捻青、你揉粉、她裹馅,忙得不亦乐乎,大家有说有笑一起动手,找回熟悉的清明“味”。

  在新塍镇虹桥社区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文明实践志愿者和“虹之韵”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开展了“揉碎春意做青团·慈善敬老扬新风”暨传承民俗文化为老服务活动。饮食店退休阿姨当着技术指导。忙碌了三个小时,两百多个圆润挺拔的青团子整齐的排列在粽叶垫底的架子上。

  经过半小时等待,散发着浓浓艾叶清香和淡淡的糯米香的青团子出炉。社工和志愿者们带着热乎乎的青团,在社区网格员的带领下,走进社区孤寡、独居、特殊空巢老人等家中,送上自己制作的传统美食,说邻里、拉家常,让老人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慈善敬老”活动是文明实践站的常态化活动,营造起全社会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虹之韵”为老服务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深入了解他们的服务需求,为拓展服务内容不断创新提供依据。

  秀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了辖区的商铺代表、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共同制作青团,并将青团包装打包好,送给酒店集中医学观察人员和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及物业人员。

  秀洲区抓住传统节日的有利时机,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以孤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户等为重点,发动文明单位、爱心企业、志愿者以专项救助、结对帮扶、送温暖等形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移风易俗树新风

  借助清明祭扫的机会,把节日作为家庭文明建设的有利契机,持续深化好家风建设,做精做透“家”字文章,开展节日签名寄语、经典诵读等活动,推动传统节日进家庭,使青少年成为好家风的传承者、践行者。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自觉厉行节约,鼓励理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不良社会习气,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开展文明交通和文明旅游行动,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倡导礼让宽容之风。

  小长假期间,不少景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相继向游人开放。春暖花开,不少市民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享受美好风光,鲜花美景和文明旅游与出游的人们一路同行。

  此次疫情不仅对旅游行业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对游客文明旅游带来了一次“大考”。我们欣喜地看到,游客们在旅游中,都做好了个人防护,戴上了口罩、勤洗手;在秀洲各景点游览时,保持距离、实名登记,配合景点工作人员登记相关信息、测量体温等,做到可查询可追踪;游玩时尽量避开了人群,分散游览,尽量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和人员密集的地方去……处处体现着市民的文明素养、旅游习惯,景区的环境卫生意识,游客的秩序意识、健康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文明旅游需要所有游客共同养成,需要人人争当文明旅游践行者。因此,在这个清明小长假里,我们看到“文明旅游”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文明出行”好习惯一路随行,文明之风吹遍秀洲大地。(陈曦 朱昱宁 顾丽青)

责任编辑:贺 子桓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