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浙江桐庐:垃圾放对能换奖品 将“鸡毛换糖”全覆盖
发表时间:2019-06-11来源:桐庐发布

  在浙江省桐庐县,一大早从西武山村赶来的“鸡毛换糖店”店长陈彩霞,兴致勃勃地参加旧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鸡毛换糖”全覆盖启动开业仪式,如数家珍地介绍起“鸡毛换糖”的好处与经验。

  “以前,垃圾分类都是党员干部下村督查倒逼推进,村民们缺乏主动性。”她说,“鸡毛换糖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大伙观念变了,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全域化、全民化成了村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新时尚。

  这不仅是陈彩霞的切身体会。如果你到村里问一问,十有八九的人会说垃圾分类好。

  旧县街道地处城郊接合部,“鸡毛换糖店”每月逢十营业,50只塑料袋兑换鸡精一包,20个塑料瓶子兑换牙膏一支,易拉罐换取学习用品……新颖的兑换方式,不仅改变了村民随手丢垃圾的习惯,也让原本经济落后、环境堪忧的小山村,成为了闻名全国的“网红村”。

表彰“鸡毛换糖”十大先锋

  放眼全县,除了“鸡毛换糖”,各地还相继探索出了“合基金”“美丽基金”“身份追溯”、星级评比、红黑榜单等一系列自治化模式。比如分水镇后岩村,早在2年前就首创了“美丽基金”志愿服务。今年5月,这项举措又升级成为“美家美德”微积分,通过对垃圾分类等进行打分,满分60分奖励美丽基金500元,55分至59分奖励美丽基金400元,51分至54分奖励美丽基金300元。

为“鸡毛换糖”店长授牌

  为进一步提高分类正确率,桐庐县按照“简便易行、大类粗分”原则,在农村地区鼓励将垃圾分可堆肥与不可堆肥(通俗称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类进行分类收集。利用“烂”与“蓝”谐音的方式告诉农户,会烂(可堆肥)的垃圾放蓝色的桶、不会烂(不可堆肥)的放黄色的桶,简单明了,老百姓容易接受也分得好。

  不断创新的自治化模式,大幅提升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在这基础上,桐庐县积极探索智能化监管与市场化运作新路子,形成了一条绿色生态产业链。比如,智能生态垃圾分类系统会记录投放人的身份信息、投放时间、垃圾类别和重量。管理员可通过手机智能化垃圾分类APP处理系统实时查看收集员每天收集路线、工作饱和度等,并对分类情况进行数据统计、评价,实现问题查摆、反馈闭环。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有了源头分类的扎实基础,桐庐县环境保护监测站会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研发出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设备的同时,引入企业管理,注册“世外桃源”品牌有机肥,目前已在省内110家超市及县内111家民宿、景点、花鸟市场上架销售,每包售价达6.6元。目前,桐庐县每年生活垃圾有机肥上市销售和协议供肥收益可达150万元。

  数据显示,桐庐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知晓率由2011年的15%上升至2018年的95%以上,11万户共32.3万名村民全部参与垃圾分类,分类正确率达85%以上,越来越多的行政村取消了农村保洁员岗位,实现年减少垃圾焚烧量3.3万吨、年产垃圾有机肥9000余吨。

责任编辑:原 茵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