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贵州龙里: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让文明花开满城香
发表时间:2019-05-30来源:贵州文明网

  五月的龙里,是刺梨花炫丽绽放的美好季节。有这么一群,他们在街头捡拾垃圾、文明劝导、维护秩序;他们在社区送文化、法律援助、健康讲座、送医送药;他们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送医下乡、为村民送文化等……他们就是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们。 

  如今,越来越多的龙里市民欣喜地发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和每一个有困难的家庭中。他们中,既有党员干部,有企业职工,也有普通群众,无论男女老少,个个争当志愿者,犹如刺梨花一样,绽放在龙里大地上每个角落。 

  四级机制 层层发力 

  2018年9月,龙里县被列为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之一。龙里县委、县政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作为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以“德行龙里”工程为抓手,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到广大群众身上。 

  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县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县长担任常务副主任;各镇(街道)成立实践所由党(工)委书记担任所长,各村(社区)成立实践站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站长,明确中心、所、站、点四级设置及工作职责,实行企业+农村志愿服务形式,形成1+7+N的层级设置。 

    文艺志愿者在进行快板说唱表演。 

  同时,出台了《龙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12个子方案、路线图、组织架构图,编印了《龙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手册》,梳理44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中心整合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五大服务平台”,由农、教、卫等专业职能部门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发挥专业特长开展精准、有效服务活动,用志愿者所长、所能解决广大群众所需、所盼。同时,还成立企业和非公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为农村送就业、送技术、送项目,拓展“幸福基金”来源渠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龙里县的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基本的扶贫济困、义诊送药、环境治理,到热心参与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城市发展,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全县拥有志愿服务团队492支,志愿者实名认证通过28968人。 

  村民自治 振兴乡村 

  冠山街道平西村西联寨距县城15公里,有282户118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66人,2018年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但是,多年来,当地滥办酒席成风,让村民苦不堪言。对此,村民张富银感受颇深:“干什么都要办酒,名目繁多,有些人借钱办酒,有些人借钱吃酒。” 

  2018年10月,西联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级示范点,群众大胆提出要“改革”——打造“说文明话、办文明事、树文明办、做文明人、建文明村”的“西联五个文明”,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了办酒的申报流程,把可以办理的酒席简化为婚、丧两项,明确请客范围。 

  2019年正月初六,张富银的孙子要结婚,为给大家做表率,张富银带头办起文明酒。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同村的张贵表和韦天云也办起了文明婚礼,从简办酒成为西联的新风尚。 

  如今的西联,旧陋习少了,新发展思路多了。西联发展了高山杜鹃、菊花、芍药、油茶等2000亩种植产业和1500头生猪养殖,并把这些产业发展成为村民学习种养殖技术的“传习基地”,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说到村民自治,不得不提到洗马社区这两个寨子。2019年春节前夕,后寨、高枧两个组开展一次前所未有的集资办春节活动。 

  因为是第一次搞集资,群众意见不统一,村民张仁奎、宋兴辉、宋兴亮等党员主动捐款,并牵头通过挨户动员、建微信群等办法,一边开展动员工作,一边带头集资,成功办起了村里第一届春节文化活动。 

  2019年4月,洗马镇启动了乡村振兴“擂台赛”行动。后寨、高枧两个组为了在第一次“擂台赛”不丢面子,决定开展村庄整治工作。 

  建设家园,钱从哪里来? 

  后寨、高枧总结了第一次活动的经验,大家根据自己的条件,按照自愿的原则,能出多少是多少。一时间,你100元、我300元、他500元,累计集资22000多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全村人的努力下,大家投工投劳,形成了巨大合力,终于在“擂台赛”中夺冠,极大的鼓舞了村民自治的热情。作为组织者之一,张仁奎激动地说:“现在村子变化大,村民都认可。下一步,我们还要靠自己,把家乡打造成乡村旅游景点。” 

  塑造品牌 久久为功 

   83岁的莫洪文多年来一直怀揣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发挥余热为社会做点事成了他余生最牵挂的事,路上的垃圾、邻居吵架、娃娃过马路、车辆违停等事情都列入了他的“管闲事清单”。时间长了,他的行为得到当地群众认可,也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都亲切地称他“莫幺公”。 

  如今,莫洪文不仅成了志愿者服务团队的一员,在他的组织感召下还成立了115人的“莫幺公老年志愿服务队”,主要开展“我爱我家”环境整治及老年文化表演志愿服务。 

  在龙里,像这样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故事还有很多。目前,全县共评选出60名“德行龙里”年度人物,其中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7人入选贵州好人榜,1人获得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1人获得贵州省第四届“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获得“黔南骄傲十大年度人物”称号,武汉理工大学支教团获得黔南骄傲特别贡献奖,2人入选贵州省脱贫攻坚群英谱。 

  龙里以“德行龙里”精神文明品牌建设为抓手,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道德模范、美德少年、富民兴龙标兵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孝老爱亲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德模范、感动人物。这些凡人善举、身边的好人好事,成为龙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爱心妈妈”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与冠山街道办事处龙坪社区工作人员与盲人何丽苹谈心。 

  2018年9月,龙里县将文明实践工作与“德行龙里”精神文明品牌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将文明实践具体化、特色化,不断创新形式和丰富内容,通过“萤火虫”志愿者收集群众志愿服务需求,设置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领更多人积极向上、见贤思齐、崇尚美德,有力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取得实效。 

  一年来,龙里广大干部群众在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互帮互助、和谐有善、共同发展,自觉践行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风尚,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中,让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起来、实起来、硬起来。 

  服务精准 群众满意 

  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志愿者就提供什么服务,这是志愿服务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源泉。 

  在龙里县冠山街道奋进社区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叫“四点半学校”,只在每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半开放,6点半关门,这个特殊的“四点半学校”设立3个月以来,受到社区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冠山街道奋进社区作为龙里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龙里县城5公里的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社区的第七小学就读的学生,不仅有来自五镇一街道搬迁户的孩子,还有来自附近村组的孩子,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因为在外打工,下班时间和孩子放学时间不同步,一些孩子放学后,只能在学校门口或者在小区玩耍等家长来接,学生放学后的安全问题让社区十分担忧。 

  奋进社区“萤火虫”志愿者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19年3月在奋进社区成立了“四点半学校”,由第七小学的23名教师志愿者,轮流放学后到社区上课,教一些课外知识或者辅导学生作业。 

  社区党支部彭瑜说,“四点半学校”不仅给这些孩子在放学后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场所,家长们也能安心工作。 

  “把娃娃放这里,我很放心,不仅能够学到知识,也能够多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和玩耍。”刚下班来接孩子的杨女士说,现在再也不担心孩子放学后的安全,工作起来也无后顾之忧。 

  像“四点半学校”这样,通过“萤火虫”志愿者收集群众志愿服务需求,设置志愿服务项目,科学合理开展志愿培训活动,在龙里县并不少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来,龙里在各镇(街道)招募了以覆盖各村、寨、组为单元网格,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第一书记、包保责任人、村贤寨老等为主的“萤火虫”志愿服务网格员队伍。 

  他们通过日常了解、实地走访、院坝会等方式,同时,借鉴邮政模式在60个村寨设立志愿需求收集箱,收集群众在生产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对收集到群众需求进行整理分类,然后逐条落实。 

    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认领志愿服务项目。  

  截至目前,龙里县有“萤火虫”志愿服务网格员2000多人,他们深入村组、农户家中收集志愿需求4000多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3588个,已结项3460个,共有涉及民生、产业发展和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项目40项,志愿服务时长达26万小时,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次。 

责任编辑:贺子桓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