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山东荣成文明实践:银杏树下传习语 银龄宣讲润民心
发表时间:2019-05-23来源:文明荣成

  千年古树,悠悠岁月。初夏荣成,馨香四溢。

  在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渠隔村,有一棵历经千年风雨的古银杏树,郁郁葱葱,枝叶繁茂。22日上午,200余名群众及小学生围树而坐,饶有兴趣地聆听着由荣成市文联“银龄宣讲团”的志愿者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荣成传统文化。 

  2018年,荣成市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50个试点县之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荣成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队组织在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方面有丰富知识和宣讲经验的“本土专家”志愿者,组成了“银龄宣讲团”。

  渠隔村是宁津街道重点打造的“十里古乡”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宁津街道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事体验、红色教育、生态休闲等功能融合一体,让谷牧旧居、元代石墓、千年古树等一大批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得以保护性挖掘,成为传统民俗文化底蕴浓郁的“十里古乡”。

  这株千年古银杏树,树高37米,树围5米,树冠遮阴200多平方米。千年古银杏,见证了荣成乡村的兴盛发展。

  来自“银龄宣讲团”的于迎雨和梁善勇两位志愿者学识渊博。于迎雨是原荣成博物馆馆长,从事宣传文化、新闻工作40多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荣成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有很高造诣。梁善勇对荣成近代史、文学方面有很深的研究,是一位中医日常保健、养生方面的专家。

  宣讲活动中,两位志愿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当地的传统文化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群众通过千年古树等地标,保护好环境,爱护好古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今天活动太有意义了,两位老师讲的特别好,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新思想、展现新作为,作为土生土长的渠隔人,我们更应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民俗,并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村民张本裕在听完宣讲后,激动地说。

  当天的宣讲活动是“银龄宣讲团”成立以来的首次宣讲,接下来,宣讲团将根据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统一部署,深入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到树荫下、炕头上,用本土化、接地气的语言,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宣讲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精神家园。(记者 王志强 通讯员 王宏伟)

责任编辑:贺子桓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