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宁市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
发表时间:2018-09-21来源:海宁日报

  

  海宁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部门供图)

  记者获悉,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发文,海宁市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同批全国试点的共有50个县(市、区),其中浙江7个,海宁系嘉兴唯一。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3月底,浙江省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作为全省3个试点县(市)之一,海宁市正在凝聚合力、先行先试、创新示范,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新需求、新期待,为群众提供高质量、常态化、受欢迎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区在路上。

  打造四级“阵地链” 文明实践全覆盖

  “民营经济怎样再出发”“许村家纺如何再创产业新优势?”日前,在许村镇李家村文化礼堂,50多名民营企业主和村里的党员骨干、夜校学员围坐在一起,拉开了“共寻发展新机遇、共话发展新思路”的大讨论。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你一句我一言,献计献策,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启动以来,海宁市以农村文化礼堂为核心,打造“实践中心—实践所—文化礼堂—实践点”四级“阵地链”。结合培育“一点一品”特色阵地,在田间地头、示范农户、企业车间等地打造出458个实践点。同时,设立网上实践中心、“文明海宁·微实践”微信公众号,形成“全媒体实践所”等新媒体矩阵,开展网上文明实践。

  而以农村文化礼堂服务团队为基点,海宁市实现“蜂窝式”辐射,打造了497支农民群众身边“永不离开”的志愿服务队伍。这期间,实施“百场党课送教下乡”等百个文明实践品牌建设“100示范”工程;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镇、村(社区)延伸,在村(社区)探索“全岗通”机制,文明实践志愿者可以帮忙跑,让群众“办事不出村”。

  记者了解到,当前海宁市还精设实践载体,设置“五传五习”载体,实施“传思想、习理论,传文化、习礼仪,传新风、习美德,传知识、习技能,传情怀、习关爱”活动,为群众提供精神希冀。通过开展“八八战略”大宣讲等形式,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普及理论政策。与此同时,广泛铺开“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累计举办1300多场次,使文明实践活动常有、文明实践服务常在。

  构建移风易俗体系 潮乡大地吹新风

  “份子随意情已到,祝福话语价更高。亲朋好友同见证,佳儿佳女结连理。”在长安镇(高新区)仰山小学,11岁女孩裴锶铭写了一则婚俗童谣,倡导大家节俭办婚礼。裴锶铭回忆,父母带她出去喝喜酒的时,她发现一桌人吃完后,盘子里还剩了很多菜。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大背景下,海宁市致力于破除农村陈规陋习,结合本地实际,落实《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同时,以镇(街道)为单位对乡厨进行轮训,把食品安全和节俭办酒作为培训内容;出台市级节俭办酒公约、镇级移风易俗标准、村级红白喜事菜单三级执行标准,发布了《海宁市节俭办酒公约》,64个字的办酒公约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社区)制订红白喜事建议菜单,大多数村(社区)形成了简办酒席菜单……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接受移风易俗。不久前,经发区(海昌街道)农户杨海萍女儿摆满月酒,酒席上没有高档海鲜,也没有全鸡、全鸭,该户还把节省下来的钱买了生活用品慰问困难户。

  得益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市文明办牵头专门组织了“和美乡风”志愿服务队,深入各村文化礼堂、文明实践点,开展了移风易俗活动49场次,受众3300余人。

  依靠文明实践,海宁市移风易俗氛围正浓。9月19日晚,海宁市举行第四届“海宁文明周”启动仪式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主题文艺大赛,表彰移风易俗好人事迹。现场,6家移风易俗示范户接受表彰,并荣获海宁市首批“移风易俗好人”荣誉称号,在全社会树起了新标杆。

  互帮互助成习惯 人人爱上文明城

  “我前段时间刚做完手术,多亏你们帮我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问题。”9月7日,市供销总社积极响应点亮百个微心愿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来到碧云社区,为群众实现了一起过生日的微心愿。

  当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为指引,海宁市全力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暑期启动的点亮百个微心愿活动,有110个微心愿对外发布,短短3天时间全部认领完毕。

  “我想要一盒彩纸”“我想要一个布娃娃”“我想要好吃的”……小小愿望简单又质朴,却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心愿。在尖山新区(黄湾镇),当地也举行了“认领微心愿,传递大温暖”圆梦微心愿活动。在宽塘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近60名浙江恋尚家居品有限公司职工子女的微心愿得到了实现。

  此外,海宁市还通过创新机制、健全模式,弘扬社会正能量。比如建立“最美海宁人”选树体系,依托文明实践营造了“人人都是实践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氛围;“党群关爱基金”覆盖全市,由党员、乡贤、村民自发捐赠的公益资金已达3500万元;成立“好人好事银行”,让党员群众开展文明实践服务好比“存款”,换取志愿礼遇好比“取现”,捐赠好比“转账”……

  群众有困难就想到文明实践,群众有意愿也想到文明实践。如今,在潮乡大地,礼让斑马线成为常态,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此起彼伏,无偿献血、慈善捐款、寻找走失老人等事件一呼百应,群众发自内心地热爱海宁这座文明城。

责任编辑:王小伟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