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做好盘活激活文章 荣成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发表时间:2018-11-22来源:威海文明网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要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荣成市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第一批试点市。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荣成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机制体制,依托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特色优势,做好“盘活、激活”文章,努力把实践中心打造成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确保实践中心建一个成一个、接地气有活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荣成落地生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速度快不快?建设得好不好?文明实践有没有成效?这是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必须时刻关注的“三问”。  

  荣成市22个镇街文明实践分中心已挂牌,140个市级文明实践试点村已挂牌70个;对35个各类基地统一授牌,重点培植30支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荣成市已举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500多场。纵然有这组数字给出的理性回答,但更具有说服力的还是咱荣成大地的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初冬时节,正值农闲时期。在滕家镇单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场健康知识讲座正在进行。滕家中心卫生院院长孙聪向村民讲解冬季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知识,村民们听得十分认真。

  “村级文明实践所设立以来,我们广泛地开展送政策、送健康、送文化、送科技各类活动,并且通过文明实践管理平台,为老百姓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滕家镇机关干部沈浩口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管理平台,是荣成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的创新之举。

  依托“志愿荣成”网络平台,荣成市搭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采取文明实践“全市一张网”的管理模式,整合荣成市文明实践资源,组织各部门、单位及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服务团队,制定各自的服务清单,以“菜单”的形式在平台上公布。同时,制定了“提前申请——审批备案——网上公示——动态发布”的工作流程,每项活动事先都要经平台审批把关,既保证了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又实现对荣成市文明实践活动的统筹调度、集中管理,避免形式化、确保不偏轨。

  向基层群众“送餐”的队伍中,志愿服务团队是一支主力军。依托荣成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荣成市组建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库、人才库,从荣成市357支注册志愿服务队中重点培植30支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作为荣成市文明实践总队直属志愿服务队,入库专业志愿者430人。组织策划了“新时代·中国梦”“荣成讲堂”“党员传帮带”“清洁家园·美丽乡村”“春风化雨·让爱续航”等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活动不断迈向新台阶。

  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是主体。如何有效调动群众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荣成市创新激励措施,注重发挥信用管理的激励作用,把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及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信用管理,根据参与次数、时间等赋予个人一定的信用加分。达到一定的信用分值,可享受相应的村民福利待遇、信用基金以及荣成市推出的“信用贷”“信用医”“信用游”等86项守信激励产品,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荣誉感。

  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巧借信用管理助推文明实践,让村容村貌、民风村风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村里有4个卫生保洁员清理房前屋后卫生环境,在今年9月已全部取消。“人人现在都自觉收拾卫生,都不用说。自己门口脏了或者街上有垃圾,就自觉地拾起来了。这个信用管理确实对我们有好处。”王连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马军峰告诉记者,现在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仅10月份全街道群众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就达4200多人次。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荣成市还探索推行“中心+基地”模式,在市、镇、村三级分别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实践所,并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重点打造了理论宣讲、红色教育、科技科普、文化服务、体育健身、青少年教育等6大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文明实践服务,有效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经过近半年的试点工作,如今,荣成城乡遍吹新时代文明新风,群众踊跃参与清洁家园、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特别是在今年10月启动的“慈心一日捐”活动中,荣成市农村捐款比例较往年显著增长,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荣成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荣成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荣成市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工程,把文明实践融入荣成市中心工作,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荣成落地生根。(文明荣成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孙美玲 朱丽晨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