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移风易俗 为爱减负-中国文明网

宁夏银川:移风易俗 为爱减负

发表时间:2024-05-24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对“90后”新人“租公交车当婚车”短视频被文明宁夏、直播银川等多个媒体平台转发热议,轻松而不失温馨的方式增强了婚礼的仪式感,传递了文明婚俗的积极信号。

  近年来,聚焦移风易俗工作,宁夏银川市紧盯高价彩礼、厚葬薄养、攀比炫富、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着力深化文明实践,推动示范引领,培育文明新风,打造了“为爱减负 幸福银川”的移风易俗文化品牌,文明新风成为群众行动自觉。

  在机制运行上条块链接 让移风易俗有保障

  长效工作机制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核心。银川市通过市、县、乡、村四级同向发力,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移风易俗工作推进、督导、反馈机制。

  市级层面,形成了市委部署安排,农业农村局、宣传、民政等部门分工协作,县(市)区及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银川市持续强化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评价体系。

  县级层面,县(市)区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将移风易俗专项治理纳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和文明实践重点工作项目清单。

  乡镇层面,建立红白事申报、乡镇干部包村制度,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永宁县胜利乡为方便村民理解和记忆,将红白理事会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制图成表;建立村民红白事宜信息管理工作档案,做好事前劝导、事中监督和事后回访的全过程管理工作。

  村级层面,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做好政策宣传、跟踪服务等工作。贺兰县兰光村利用村部阵地建成移风易俗大礼堂,鼓励村民在此办酒席,并明确规定红白事操办的桌数价位、食材价格、卫生要求等内容。

  在宣传引导上全面发动 让移风易俗增活力

  思想观念问题是破解移风易俗难题的关键。银川市通过社会宣传、文艺宣传、新媒体宣传同频共振,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声有色推进社会宣传。深入挖掘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示范户”“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典型选树宣传,制作推出《德耀银川 礼赞模范》全媒体栏目,推荐海智梅、杨飞等村民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培育了“蒲公英讲堂”“板凳宣讲队”等宣讲品牌。

  出新出彩开展文艺宣传。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主题文艺创作,眉户剧《墙界》、小品《彩礼》等一批原创作品,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农民运动会、社火表演、全民阅读、广场舞等活动。金凤区连续6年举办集体婚礼,以反映时代精神为主题,引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

  灵活多样开展新媒体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以直播间、短视频等形式,实现移风易俗宣传线上线下联动、台上台下互动融合。西夏区兴泾镇泾华园社区编排《移风易俗三字经》《移风易俗拍手歌》,并录制短视频;兴庆区掌政镇茂盛村把红白理事会等内容搬进直播间,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文明风尚的先行者、倡导者和践行者。

  在综合治理上协同发力 让移风易俗见成效

  法治是移风易俗的基础。银川市各级各部门相互协作、同步而行,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以清风正气有效抵制歪风邪气。

  以监督管理为抓手。银川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等单位印发了规范党员和公职人员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等相关规定,明确党员领导干部一律执行婚丧嫁娶家事报备制度。通过召开各级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新规。

  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禁赌禁毒等行动,下力气整治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治安环境。灵武市法院制作移风易俗案例选编宣传手册,通过以案释法,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市市场监管局以规范为目的、以办案为抓手,加强对婚庆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婚庆市场红黑榜制度和投诉机制,开通投诉电话,设立举报箱,倡导树立健康文明的婚庆意识。

  以村民自治为根本。协调政法委、公安、民政等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加强对“一约四会”的规范建设。深入推进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将两个《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内容有机融入,实现村村覆盖。坚持在“督”“评”“传”等环节上下功夫,深化“四会”乡风评议功能。(供稿:宁夏文明办、宁夏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