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数字鸿沟”需要“数字反哺”
日期:2020-10-28
来源:海南日报

  刚过去不久的重阳节,“数字鸿沟”成为人们关注、热议的话题。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由于不懂使用网络、智能手机,不熟悉各种软件操作,不少老年人在生活中遭遇了扫码难、挂号难、打车难、办事难等问题。

  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数字生活正成为一种常态。点外卖、叫网约车、缴纳各种费用……打开手机、动动指头就可以搞定,说“一机行天下”也不夸张。然而,我们在畅享数字科技带来的便利之时,也不能忽视这样的现实: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7%,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0.3%;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约2.54亿。据此测算,我国仍有上亿老年人尚未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因此,面对手机中的各种“复杂操作”时一筹莫展、“望机兴叹”的,恐怕也不在少数。

  表面上看,“数字鸿沟”给不少老年人带来的只是一时不便,其实并不止于此。数字科技融入生活是一种趋势、潮流,而且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的生活观念、方式等也会日渐改变。这时候,顺势而为、迎头赶上,才能享数字科技进步的福。如果出现了“数字断连”,就会在新旧生活方式的转换上遇到困难,难以顺利融入时代、社会。这样的隐忧,媒体的报道亦有所揭示。

  针对“数字鸿沟”问题,近来不少地方、部门也采取了解决办法,如为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操作各种软件的老年人开辟了专门通道。设置数字化之外的“备选窗口”,让“数字断连”的老年人同样获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这无疑是必要的,也是社会治理人性化的体现。不过,也应看到,对很多老年人来说,不仅需要解决“数字鸿沟”带来的困扰,更期望走出“数字鸿沟”的窘境。因为老年人内心清楚,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红利。

  从解决“燃眉之急”到迈过“数字鸿沟”,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关键是做好“数字反哺”。在这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都有很大的施展作为的空间。特别是家庭成员,可以利用与老人相处的时间,多为他们普及网络知识,多教一些“复杂操作”,帮助老年人拓展使用网络的广度、深度,让老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字技术素养,能够跟得上数字化时代的节奏、不掉队。现实中,有不少老年人之所以十分熟悉各种软件操作,而且玩得挺溜,有的甚至成了“网红”,正是得益于“数字反哺”。

  有专家表示,人类正面临人口结构越来越“老”、数字化形态越来越“新”的挑战。如果说,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如何对待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少数人,那么,一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关心,则应体现于它如何帮助老年人适应时代变化上,想办法弥合“数字鸿沟”便是重要内容之一。(张永生)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