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观“三德”
日期:2020-03-17
来源:文明天津

  2020年伊始,一个看不见的疫魔席卷全国。它不仅是一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大考,也是一次新时代公民道德实践的大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结合战“疫”过程,一起来寓目大考之下的“三德”实践。

  明大德。国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威。德者,本也。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势凶猛,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一批批白衣战士不顾安危,义无反顾逆行而上。他们日夜奋战,用生命和血汗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展现出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职业操守和道德境界,彰显出昂扬向上、同舟共济的时代风貌和人间大德之美。

  中华传统文化中始终闪耀着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美德与光辉。一车车救援物资、一批批医疗设备,从四面八方千里驰援,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对口援助。在此期间表现出的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勇往直前的勇气与精神, 正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浩然正气和民族豪迈之情。

  守公德。公德是公民自觉履行现代社会对个体行为的道德约束。公德水平是现代国家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这样定义公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公德之大目的既在利群”,强调“公德者诚人类生存之基本哉”。

  疫情期间,钟南山、李兰娟等医疗专家,以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为第一要务,不顾高龄,深入抗疫一线指导救助和公众专业防控,成为医疗战线的逆行勇士。他们在带给国人感动的同时,也向我们传递和示范着“仁者爱人”的道德温度和专业精神。这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社会公德力量和职业道德典范。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抗疫期间,广大党员、医务人员、人民解放军、基层干部群众和志愿者们,在抗击疫情中奋勇当先。他们当中不乏“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他们展现出的时代精神铸就了当代中国道德精神的群像。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疫大军中,无数志愿服务工作者成为疫情防控力量的生力军。他们奉献的足迹和身影续写光大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他们当中的“父子兵”“夫妻档”“全家福”“兄弟连”“姊妹花”等等,体现了以“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互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家庭美德。

  严私德。“防范疫情,从我做起”,全民战“疫”,人人有责。家国情怀,从来都不是割裂的,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所在。

  疫情期间,人民群众把个人生活与国家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和不便,严格执行规定,主动配合防控工作。在关键时刻,家国一体。“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舍小家,为大家”成为14亿国人的主动选择和自觉行为。他们以家庭的守望,表现出中华儿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精神境界。正是亿万人民的坚守,遏制了疫情势头的疯狂蔓延。私德不微,聚沙成塔。

  “三德”之间,明大德是根本,守公德是基础,严私德是关键,它们是道德层面的三个同心圆。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说:“岁月静好,就是我这样的人在负重前行。”他还幽默地提到了“防火、防盗、防同事”,这恰恰是出于为更多人安全考虑的明礼遵规、自强自律的个人品德。

  疫情像一面镜子,对每个人的德行都是一次扫描和照射。个别商家和企业借机钻空子,囤积口罩等紧俏物资、哄抬物价,以掺杂作假等手段牟取暴利,发国难财;有的不法分子借疫情诈骗坑钱;还有的人恶意造谣传谣,制造恐慌,扰乱社会秩序;更有管理干部以权张势,自我扩权,严重缺乏官德和法纪,言行粗暴……这些人性的“病毒”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依然道远而艰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落实现实而迫切。

  战胜疫情,固然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但更需要文化涵养的道德力量。未来,在凝魂聚力的前进道路上,中国人民一定会总结疫情大考的经验教训,定会更加明确和坚定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靶向目标。(今晚报 田晓)

责任编辑:陶 恒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