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要有钉钉子精神
日期:2019-11-20
来源:吉林日报

  乡村振兴一定要体现在乡村的集体精神风貌上,这就要看乡风。近年来,各地在革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还大量地存在,既给广大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农村社会的价值观。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风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改变它、塑造它,也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才能见功。

  移风易俗,转变观念是根本。移风易俗表面上改变的是行为习惯,实质上改变的是价值观念。要深入研究当前婚丧陋习、孝道式微等问题的形成原因,追根溯源、循因施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地方政府要组织开展移风易俗的宣传、培训,引导农民群众摒弃陋习、废除恶俗,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党员干部是关键。要以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党员干部要真正成为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自身要旗帜鲜明地摒弃陈规陋习,还要引导好子女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及时劝阻、制止各种陈规陋习,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是基础。移风易俗的主体是群众,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以问题为导向,广泛集纳村民的意见,制订完善村规民约,使其得到村民广泛认可,增强群众基础。要由德高望重的村民示范,把村规民约的威严逐渐挺立起来。

  扭转不良习俗、改变陈规陋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持久战”。“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定能取得农村移风易俗的良好效果。(向秋)

责任编辑:梁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