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要从根源着手
日期:2019-11-15
来源:重庆日报

  严控中小学生家庭作业量、严管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建立科学教育评价制度……日前,重庆市教委、市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重庆市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生减负专项行动。

  当下,各地都在推进中小学生减负,一些新举措陆续出台,减负“武器库”也越来越丰富。然而不少举措往往“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学生的负担并无明显减轻。“校内损失校外补”,在减负行动的推动下,课外培训却越来越热络。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整治校外培训、规范竞赛活动、限制作业限制考试,但不少家长的“拼娃”心态依然如故。

  家长对减负的意义并非一无所知,之所以超强度“填鸭”,说到底还是怕输在起跑线上。在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任何减负举措都是治标不治本。虽然中小学课业压力小了,可是中考高考的竞争性却没有变小。这就是家长不敢减负的根源所在。分数竞争所导致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经超出了单个教育机构和家长的解决能力。如果考试制度不改变,那么推行减负只能是“扒东墙垒西墙”。

  各种减负新规不断推出,但学生并没有从“作业苦海”“培训集中营”中解脱出来。从中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减负很难“单兵突进”,需要教学和招生协调联动方能奏效。“南京家长已疯”这类现象,再次说明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诚如一些家长和业内人士所言,在人才选拔机制未变、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公私立学校监管区别对待等现实语境下,倡导推动给中小学生“解绑、减负”是难以落地的。

  正如重庆的方案指出,中小学生减负还需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保障。只有从教育评价机制上深化改革,引入科学的绩效观,打破“分数至上”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克服唯分是举,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的作用,从“育分”转为“育人”,进而引导家长和学生做出符合教育规律的选择。有了科学的评价选拔体系,家长自然不再去盲目攀比,而是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尊重生活规律和孩子个性的前提下务实发展。

  重庆提出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中小学办学质量的重点,是看到了中小学生的“负根”所在。只有积极探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普通初中,同时在升学环节,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考察占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而不以偏题怪题难题论英雄,才能有望解决学生过重的负担,让中小学生减负梦成真。(张全林)

责任编辑:梁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