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事后红包”是对医德的坚守与维护
日期:2019-08-28
来源:湖南日报

  8月23日,大连市民丁女士给医院工作人员送去29个信封,内含9封她手书的感谢信和数额不等共计16400元的红包。她希望以此深深感谢该院对其丈夫生前的悉心照护。医护人员既欣慰又为难,最后选择了得体的回应方式——收下感谢信和信封,退还现金。

  “红包”,本是社会生活中一种情感表达的道具或符号。当“红包”从简单的人与人的关系层面,进入权力“寻租场”、稀缺资源的“竞技场”,就掺和了“不当”和“非正义”色彩。毕竟,这样的“红包”,不论是送出者还是接受者,都有避开公开合法的社会、行业规范,谋求私下利益交换的嫌疑。

  市民丁女士在丈夫去世之后给相关医护人员送红包,这些“红包”与那些手术前偷偷塞给医生的“事前红包”有着本质区别。病人已经去世,再不需要医生“特别关照”,家属也不必担心医生“不用心尽力”。这时的“红包”,可以说已完全回归为情感符号,表达的是纯粹的感激、对医护人员的好评与认可。

  表达真挚谢意的“事后红包”,医护人员该不该收?上述新闻中的医护人员收下感谢信而退还礼金之举,可谓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正确解答。这既是一种尊重与理解情景下的“惺惺相惜、彼此慰藉”,更是一种对医德的自觉而清醒的坚守与维护。

  事实上,真正的良医良护都能做到“是非分明、洁身自好”,守护着职业道德的堤坝不被金钱和各种世俗“好处”击溃。于医护人员而言,“事前红包”固然令行业蒙羞、使职业尊严大打折扣,而充满感恩的“事后红包”,虽则“无害”兼“有情”,但它的“额外”和“非规范”的“不当性质”仍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

  接受患者家属真诚的感谢,而不接受可能直接、间接污染职业尊严与荣誉的红包——这样的行为,不是“太过严肃”或“缺情商”,值得每位医护人员就此来一次关于职业道德、行业荣誉的探底反思,并在救死扶伤的大道上再接再厉。(张渤宁)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