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才是最好的“药”
日期:2019-08-26
来源:湖南日报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对外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应在最小销售包装上设置警示用语区,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警示用语。

  “保健食品不是药”是常识,还需要强制“普及”,本身就让人感到无奈。老人们在经销商花式营销、广告铺天盖地的联合“围攻”下疯狂购买各种保健品,早已成为“都市一景”,导致许多家庭不得安宁。

  保健品最大的吸引力是被宣传为“延年益寿”“包治百病”,在很多药店,药品与保健品并排展示,还可以用医保卡购买,这些都有可能让消费者形成“保健食品等同于药品”的错误认知。由此可见,要求保健品标识“保健食品不是药”,称得上是正本清源之举。

  另一方面,不少老年人把保健品当药品吃,未必是因为“不识字”、不懂医,而是被销售者的巧舌如簧、一片“赤诚”给“拿下”了。营销人员“爷爷奶奶”地叫个不停,更是让精神世界相对匮乏、缺乏情感交流互动的老年人卸下心防,逐渐进入“洗脑式营销”中。因此,在产品上作出清晰标注、醒目提示、规范广告固然重要,但从根本上说,还要在销售和消费环节多用心、用情、用力。食药监部门也不能光在网上讲、对媒体讲,还须常常走出去,面对面多讲给老人们听。

  心病还需心治。特别是对于失独老人、独居老人、“老漂族”等,家庭的温暖不能缺席,其直系或旁系亲属要给予贴心照护,社区等各级组织更要持续用行动来刷出“存在感”。当整个生活圈子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老年人保持在意、在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随时随地为他们提供接触现代信息、科学理念、法制意识的机会,随时随地排除可能侵害他们的骗与“坏”——对于老人们而言,这样充满关爱的环境与氛围就是最好的“药”。(张翼)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