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初心须四“慎”
日期:2019-07-24
来源:陕西日报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并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担当使命、斗志昂扬、奋发向上,建功新时代。然而,永葆初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须常怀“四慎”,常怀敬畏,常念不足,才能让初心始终鲜红如初。

  慎始,于未萌之时“葆初心”。要常怀“湿鞋者”理论反思自查。下雨时人们一旦踩入泥水把一只鞋弄脏,就不在乎另一只鞋也被弄脏,走路便肆无忌惮了。也就是说,不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就会在第一次失足以后放纵自己,一步步走向泥潭深渊,导致“初心难葆”。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对待生活中的“头一遭”,不要动辄就去“尝尝鲜”“试试水”,过后还心存侥幸,找理由自我救赎自我原谅。殊不知,违背党纪国法和公序良俗的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葆初心须谨记“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慎独,于无人之境“留初心”。《后汉书》记载了县令王密为答谢知遇之恩,深夜怀揣十金大礼送给东莱太守杨震,杨震坚辞不受。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却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去。这就是古人慎独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之《从政杂谈》中写道:“如果平时不刻意‘慎独’,不注意防范‘找上门来’的错误,老是怀着侥幸心理去为不可为之事,非栽跟斗不可。”可见“慎独”最是考验党员干部的初心定力和党性修养。在私底下、在无人处,党员干部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经受“四个考验”、化解“四个危险”,时时保持警醒之心、奋发之气,才能于无人之境“留住初心”。

  慎微,于细行之际“捋初心”。古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提醒我们防止小过酿成大错。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小事小节是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于细微之处最能“见初心”“验担当”。党员干部最怕的就是把“人之常情”“不拘小节”当豪爽当气派,一盒月饼一条烟、一包茶叶一瓶酒,都可能是思想沦陷的开端。清廉与腐败有多远?其实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在“8小时”之外,在私人场合更要靠自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须谨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才能于细行之际“捋好初心”。

  慎权,于公私之间“守初心”。邓小平曾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可见,如何用权,是检验官德好坏的试金石。“慎权”要求党员干部一定要常舍“庙堂之高”、常怀“爱民之心”,把“权”的效力发挥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上。当然,在“如履薄冰”用权的同时,也要“大胆创新”用权、“锐意进取”用权,不能因为害怕做错事,就让权力“束之高阁”,大搞“鸵鸟政策”。须警醒,对于权力的浪费也是一种变相的腐败。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放在“制度的笼子里”,永远保持着“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精神状态用权,才能在公与私之间“守护初心”。

  永葆初心是干事创业强大的内生动力,其关键在常怀“慎”的戒律。“慎”之功须心之毅,唯有时刻砥砺品质,才能不断使党性与德性的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唯有不断涵养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境界,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才能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王楠)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