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暖心伞一直“暖”下去
日期:2019-05-20
来源:浙江日报

  今年3月,发生在杭州公交车上的1把伞和100把伞的故事,一度温暖了杭城。暖心的故事激起了更多涟漪,4月,首批1250把杭州公交暖心伞上线。让人尴尬的是,借出去了741把,还回来的却只有94把。

  暖心伞的故事开头足够温暖。杭州公交游2路司机借出去1把伞,却收获了100把爱心伞。这个故事经过媒体报道后,广为流传,甚至引来了中央媒体的点赞。可是1250把伞上线之后,剧情仿佛没有按照大家的预想发展,如同很多城市出现过的爱心伞结局一样,回收的伞越来越少。本来大家期待这份暖意能不断流动起来、扩散出去,却逐渐变成了无伞可借的尴尬。

  暖心伞传递的是爱心,测试的是乘客的诚信意识。借伞,为你遮风挡雨;还伞,爱心得以继续。暖心伞有借有还,才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喜欢贪小便宜的毕竟只是少数。我们相信,大多数市民之所以没有归还雨伞,只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忽略了这件小事。但恰恰是这件小事,却可以是一个人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体现。不过,把原因全部装进素质这个筐里,也有失公允。换个角度想,很多借伞不还者可能原本有归还的意愿,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未还”,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因为嫌麻烦不想专程送还?或是因为缺乏后续管理?或者是逐渐淡忘,不记得归还?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减少“有借无还”的现象。

  爱心雨伞、共享雨伞的管理问题,在很多城市都是一个难题。日本北海道函馆市就曾因为雨伞只借不还,提供的2300把雨伞中有2100把再也不见踪影,于是决定停止雨伞免费租借的服务。由此可见,想让爱心伞持续存在,除了关注市民素质之外,更应该从管理手段上下功夫。呈无保护“散养”状态裸露于公共空间的一些用品,往往境遇不佳,这有点类似于“公地悲剧”,加上雨伞的特殊性,想要全部归还的确很难。

  正因如此,爱心伞、暖心伞如何推广、如何持续,组织者应好好考量。比如,给借伞稍微加点前置条件,就像公共自行车一样,需要押金、框定免费的时限。又如,可以建立“爱心伞”监管员跟踪制度,如果借伞人没能在规定日期内归还,由监管员发短信、打电话询问。做好还伞的后续服务,与提供借伞的便利同样重要。

  小小雨伞,凝结着爱心,传递着正能量。推广暖心伞,除了靠市民的自觉和诚信,对借伞行为同时也应加强监管,才能让爱心持续传递下去。(逯海涛

责任编辑:王欣舒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