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名城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留住用活
日期:2019-05-06
来源:陕西日报

  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其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历史文化遗产大家庭的重要组成。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有的曾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而留名史册,有的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而备受关注,有的因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而享誉中外,它们形成过程漫长悠久、文化内涵厚重鲜明,时至今日不仅是我们了解历史、解读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陕西一张张响亮的名片。 

  然而,随着发展进程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定程度面临着保护上的困境:大拆大建屡禁不止、仿古建筑比比皆是、历史文化街区有名无实、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古村落“空心化”蔓延……这些都是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当下,传承中华文脉、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在肩,妥善保护好这些传统文化瑰宝,把名城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留住用活意义重大。 

  除却自然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很多破坏源于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未能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极端重要性。要知道,这些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饱含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储藏着民族的精神密码,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对文化的敬畏首要在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为此,要牢牢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红线意识”,始终将“保护优先”纳入地方发展战略中去考量,坚决遏制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盲目开发的政绩工程,才能避免历史文化遗产只存在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 

  作为保护工作中的难点,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一直困扰很多主政者和职能部门。难点就是痛点,痛点就是切入点。很多地方在实践中将二者对立起来,往往陷入了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或者拆真建假的悖论之中。其实,历史并不是包袱,而是留给后人的财富。我们保护一座古城也好,修缮一座古宅也罢,抑或是规划一片历史街区,其实就是在维护它们的历史格局、传统风貌和文化传承。而很多破坏行为的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诉求,都是在片面强调短期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保护工作中的大忌。保护与发展不仅不是一对矛盾体,还是相互促进的有机体。秉承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就是在保护中做到历史文化遗产与街巷肌理、周边环境、城市空间的有机协调、相得益彰;在发展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挖掘,必须具有长线意识和全局眼光,特别是在旅游开发、商业开发中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产业体系的打造,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并“火起来”。 

  漫步在这块拥有千年文明的土地上,历史文化遗产就如同矗立其上的精神堡垒。从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古代建筑,到青灯黄卷、晨钟暮鼓点缀下的庙宇,它们构成了我们民族的艺术审美,传递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从一砖一瓦中探寻历史片段,在一草一木中寻找心灵寄托,我们为亲眼见证一座古城的延续而庆幸,为畅游一座百年园林而欣慰,也应为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携起手来。(陈嘉

责任编辑:王欣舒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