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不求人”教育才公平
日期:2019-02-26
来源:吉林日报

  据日前《光明日报》报道,为加快实现教育公平,黑龙江省政府首次提出“上学不求人”,要求实现中小学校零择校、零择班、零择位、零指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句“上学不求人”,在网上引发热议。为什么人们对这句“上学不求人”如此关注?显然,是因为触到了社会现实的痛点,或者说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用一般措施不行,必须下大气力革除弊端,创新体制机制,这样才能加快实现教育公平,做到“上学不求人”。

  不可否认,当下人们所以择校、择班,主要是想为孩子选择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有了优质教育资源就在起跑线上有了优势。显然,这种目的择校、择班不是什么坏事。事情都有两面性,人们择校、择班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优质资源稀缺。试想,当优质幼儿园、优质中小学资源丰富的时候,恐怕为此求人的人会少许多。所以,要实现“上学不求人”,必须千方百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某种意义上,公共资源配置应该优先满足教育,有了这样的理念和力度,才会加快实现教育公平。

  “上学不求人”,还要强化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国对教育均衡发展空前重视,从各个方面编织起教育公平的保障网。投入数千亿资金,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校舍安全,实施城乡统一“两免一补”标准,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工作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生活补助……但是,一些地方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在一些地区依然很突出,基本办学条件仍存在薄弱环节,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资源使用率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有的缺乏配套制度措施,有的制度有漏洞、有弹性,有的制度执行不好,甚至叶公好龙,教育均衡发展没能得到有效落实。

  “上学不求人”,要靠改革创新。应该承认,教育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制度上注重资源配置均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在于从机制上革除弊端,让权力运行回归公平。“上学不求人”,对应的是“上学求人”。“上学求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办事求人”畸形社会关系、有悖公平的风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办事求人在一些地方成风,甚至成了人们默认的行为方式。明明是按正常的制度、规定和程序就可以办妥的事情,管事人员为了体现自己的“威风”,办事人为了体现自己的“能耐”,总要找人说情、通融才能办成,这种风气甚至成为众多领域里办事双方的默契。这实质上是对权力的监督乏力造成的。要实现“上学不求人”,必须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必须全方位深化改革,尤其是进一步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让权力的运用、优质资源的配置公开透明。

  “上学不求人”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起码要求,也是最大的民生课题。只有从资源供给和阳光运行多个方面精准发力,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才能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生态,办人民满意的阳光教育,实现中小学校零择校、零择班、零择位、零指定,才会真正实现“上学不求人”。(董宏达)

责任编辑:路 弘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