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萃取成长能力
日期:2018-09-12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有家长在开学时雇用家政人员给孩子打扫宿舍的做法,引发广泛关注。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讨论由来已久,如何提升当代青少年自理能力也成了一道公共议题。 

  关键要培养责任意识 

  家长替孩子打扫卫生尚可算举手之劳,但倘若弱化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就有些得不偿失。曾看到某小学要求完成题目为《第一次做饭》的作文:忘记放盐了、焦烤冒烟、油溅了一身……尽管错漏百出,但有孩子写道,“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病了,我给他们做饭吃。”稚嫩的笔触,真实的体验,带来刻骨铭心的记忆。培养孩子的厨艺自然不是目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要承担起照顾自己和家人的责任,才是“第一次做饭”的意义。 

  由此可见,聚焦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培养责任意识入手。对于青少年来说,能力有大小,责任更重要。生活学习当中,即使有的时候“善假于物”也无妨,因身体不适、无暇分身而寻求专业帮助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要知晓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对于孩子来说,担负起应当担负的责任,才能在未来承担起大任、肩负起使命。 

  ——@刘大潮  

  生活自理是门必修课 

  生活能力不是选修课,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这其中必然包括处理生活事务的能力。客观来说,生活自理的“偏科”现象之所以产生,既有过度溺爱的因素,也有教育失衡的原因。一方面,很多家庭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有的父母不仅对子女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还在升学志愿、职业规划等选择上大包大揽,减少了孩子深入思考、独立生活的机会;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表现,担心孩子的劳动会耽误学习,因此选择代劳,有的学校只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自理能力训练,于是就造成了生活的“偏科”、能力的缺失。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过度的包办溺爱,甚至有可能变为成长的障碍。对“偏科”孩子最好的帮助莫过于学会放手。家长需要放手去爱,为孩子营造一个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环境,让孩子尝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挫折与磨砺中萃取生活的能力;学校需要放手去做,引导学生学用结合,给学生上一堂劳动课、独立课,让孩子学会独立面对世界,更好地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王一伟  

  自理内涵在与时俱进 

  年轻人培养自理能力理所应当,但我们不能以惯性思维来看待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培养自理能力的方式与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应该说,现在的青少年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有着更独立的认识思维、更自主的价值判断、更可贵的探求精神。拥有自理能力的判断标准,应当考虑到能否尽快学会做好事情的新方法、能否尽快适应即将进入的新环境、是否有沉下心来克服困难的韧劲,这与我们原先对自理能力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别的。 

  当我们以这样的视角来剖析青少年的生活能力时,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对基本生活能力的引导性培养很有必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成长中结合时代特点,引导培养“尊重劳动、尊重服务”的意识,促使年轻人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生活能力。现在的年轻人有着更快、更便捷培养能力的条件,相信只要激励的方法适当、塑造的氛围合适,他们的生活本领自然不成问题。 

  ——@安云杰 

责任编辑:桑 小婷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