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随之而来的,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整体性转变。一直以来,公共文化服务被视为“政府包办”的文化职能,基层群众则处于“积极响应”的位置。如今,“政府端菜”正在转变为“群众点菜”,群众的主动权与日俱增。
文化服务要送到群众心坎上,关键在以群众为中心,把群众作为设计实施服务项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群众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文化服务,自然会真满意,自然从心底感谢。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给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基本遵循,并要求政府以群众为中心,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群众点菜”,这必将助推公共文化服务的巨大转变。当然效果如何,关键还在地方政府能够将群众为中心贯穿到公共文化服务全过程,不仅在“点菜”环节要以群众为中心,在“做菜”、“品菜”等环节也要以群众为中心,才能真正把公共文化服务这桌“大餐”做好,让服务有效、群众满意。
群众喜欢吃什么“菜”,只有群众最清楚,所以“点菜”就应该让群众来点,政府要通过实际走访、调查问卷、综合分析等多种方式,了解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以此为依据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菜单”;菜是群众喜欢吃的菜,但还要做得好吃,符合群众品味,这样群众才真喜欢吃,所以要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文化“大餐”,多做家常品味、大众菜;菜好不好吃,还要让群众来品一品、评一评,群众喜欢吃的菜,就是好菜,这样的菜可以多做,如果群众不喜欢吃就要反思问题所在,然后进行改进或取消此菜单。
希望各地都能执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以此来让群众“点菜”、以此来为群众“做菜”、以此来让群众“品菜”,如此坚持下去,才能做出“好菜”,群众也才能真的有口服,享受文化“大餐”。(何勇)
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